凜冬將至,造車新勢力會遭遇滅頂之災嗎? 文/劉戈 對于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行業,2019年是一個分水嶺。這一年,發生了兩件決定行業未來的重要事情。 一是從7月份開始,新能源汽車補貼全面退坡。這直接導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全面大幅下跌。這對于整個行業無疑是一次全面的調整。之前因為蹭補貼、騙補貼而混入到行業里面的不少企業將會被大量淘汰。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對于行業是一件好事。 二是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成形成產能。這是在中國生產的外資獨資企業第一次在中國賣車,更重要的是定價355800元的Model 3將全面沖擊目前的純電動車市場。本來已經氣喘吁吁的同檔價位的國產電動車將受到正面沖擊。 按照計劃,2020年一季度,特斯拉Model 3 預計將形成每周3000臺,也就是每月12000臺以上的產能。9月份中國純電動汽車的銷量為4萬臺,也就是說,新增加的產能將占到目前總銷量的將近30%。這個產量在純電動汽車里面,尤其是價格定位中端以上的純電動汽車里面就是一騎絕塵了。 這么大的一個產量,就像是在一條餐飲街上,一個體量大又有名的飯店開張。新店是把周圍其他飯店的客人都吸引走,還是因為這家新店的建立,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條街?按照一般的規律,開始的時候是客人被吸引轉移到新店,但過一段時間帶來的效應就是拉動整條餐飲街的客流量增大。 特斯拉在中國量產之后,受沖擊最大的肯定是價格定位相近的國產車型,如蔚來ES6等。但事情很可能向另外一個方向發展,就是特斯拉作為整個純電動車的代言人,引發人們對純電動車的興趣。國產特斯拉大規模上市,很可能是中國純電動車從鋪墊期向爆發期轉變的轉折點。眾多國產電動車品牌將會成為受益者。當然不是誰都可以有機會搭載這一順風車,很可能有些企業,在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已經死翹翹了。 隨著價格適中的國產特斯拉上市,整個社會對于新能源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的理解認識和接受程度會飛快地上升。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很可能產生的效應是,純電動汽車整體銷量的大增。也就是說新的標桿性的品牌的進入會導致行業的整體提升,并進而帶動其他品牌銷售的增長。 隨著特斯拉在中國量產,無論是從生產還是市場的角度看,中國將無疑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主戰場。誰在中國市場獲得成功,誰將成為未來全球汽車行業的主角。 2019年很快過去,2020年會是一個更重要的年份,是純電動車市場決定性的一年。除了特斯拉的全面交付,還有一個大的變化就是,傳統的汽車國際大廠商所生產的純電動車會大量上市。大眾就剛剛宣布了新的純電動車的生產計劃。大眾汽車準備2020年在兩家中國工廠生產電動車,產能為60萬輛,到2022年底把電動汽車產量增至約100萬臺,這意味著將遠遠超過特斯拉的現有計劃。 對于早已布局電動汽車市場的大眾汽車來說,此時公布未來兩年在中國的生產計劃是水到渠成。對于大眾、寶馬和奔馳這樣的老牌德國車企來說,儲備未來10年市場所需的技術和相關配套是他們的制度和習慣。充分準備,引而不發,一旦出手,一定是全盤周密的計劃,這是德國車企一直以來的作風。所以當大眾公開宣布未來兩年計劃的時候,根本不是表達什么“計劃”,而是已經全面布局之后啟動按鈕,接下來是“加滿油的坦克”排山倒海地壓過來。這一切都將在2020年發生。 2020年,對于電動汽車市場產生決定性影響的四股力量,會全部站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舞臺上面。 第一股力量就是特斯拉。馬斯克打造特斯拉品牌可以說創造了一個奇跡。他先用科技感將品牌定位于汽車行業顛覆者的位置上,引領汽車行業品牌的迭代,同時將特斯拉早期產品定位于財力豐厚又追求潮流引領者感覺的少部分發燒友,這些人同時都是意見領袖,他們的使用和評價將車的品牌推向新的高度。 在建立了高端品牌認知之后,他把業務擴展到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同時將車的銷售價格降低到中檔水平,通過產量的激增最終達到成為主流高端汽車廠商的地位。 第二股力量就是出發比較早,受益于中國產業政策的本土車企,如北汽、比亞迪、吉利等一些國產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他們目前占據了電動汽車的大部分份額。但在品牌打造上乏善可陳,在靠中規中矩的技術和車型、親和的售價獲得客戶。 第三股力量就是即將洶涌而至的國際大牌,包括大眾、奔馳、寶馬、通用等這樣的一些企業。他們憑借上百年時間在消費者中建立的品牌影響力和雄厚的技術優勢,一旦在內部決策上形成共識且不犯戰略方向上的顛覆性錯誤,將很快形成碾壓式的優勢。 第四股力量就是我們所說的造車新勢力。他們的動作比較快,沒有歷史包袱,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快速發展,他們自稱帶有互聯網的基因,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造車新勢力中,處于領先位置的是蔚來、小鵬、威馬三家。他們現在的銷售量也差不太多,而且都具備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是都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問題。獲得未來發展機會的前提是,他們現在必須告訴潛在的消費者,他們為什么可以活下去。行業挑戰者死在黎明之前是一場悲劇,但卻是最大的概率。 從1886年第一臺汽車誕生開始,經歷了100多年發展的汽車行業,曾經出現過成千上萬個品牌,但經歷反復的淘汰,世界主流汽車品牌就剩下不到十家。尤其是高端汽車品牌的建立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從產業鏈全球化的進程來看,這是發達國家,尤其是日本和德國的立國之本,是絕不放手的領域。這些國際品牌讓后來者難以跨越。 新能源汽車的興起無疑將“鐵幕”掀起了一角,但也僅僅是一角。特斯拉邁進來了,其背景和基礎是美國在技術、財富上的全面領先。新能源汽車的出現重置了汽車行業的競賽規則,但不是顛覆。特斯拉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近日其市值超過通用汽車,成為美國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特斯拉帶來的市場格局的巨變讓大家都蠢蠢欲動。 蔚來等新勢力品牌在幾年前進入市場時,對于品牌、定價、技術發展方向有著各自的判斷。但當時的判斷現在面臨非常大的外界環境變化。在他們當時看來所謂的藍海,可能的市場空檔,現在已經變成了紅海,變成了主戰場。所以對他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及時地重新布局自己的品牌戰略,布局自己的銷售策略,首先讓自己活下來。 從內心深處,雖然造車新勢力正在承受極大的質疑和譏諷,但人們依然對其未來給予很大的期待,畢竟他們承載著中國汽車業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如果他們在這場決定生死的凜冬到來之前能夠痛下決心對自己的品牌進行重新的定位、適當的收縮同時做好產品質量,對于這些造車新勢力來說是最后的機會,如果他們不能找到自己新的定位,不能把新的定位準確地向市場和政府進行傳遞,那么對于他們來說,可能就看不到下一個春天了。 作者為央視財經評論員責任編輯:張國帥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