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手機,搞定生活中的大小事。出門用手機打車、旅游用手機搶高鐵票與機票、去醫院前用手機提前掛號……基于互聯網和智能終端,大眾生活得以全面嬗變,便利化程度在大幅提升。但當互聯網與社會公共服務深入融合時,也在挖開全新的鴻溝。 比如大部分父母輩不會用手機使用社會公共服務,他們正在喪失最基本參與“排隊”的權利。而這,正是互聯網帶來的雙刃劍效應。僅12.1%的中老年人會網上掛號! 不公平現象增多中老年人——我們的父母輩們,正在與各種便利的社會公共服務漸行漸遠。此前發布的《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中老年人的互聯網應用集中于溝通交流和信息獲取方面。 就在參與調查的微信中老年用戶中,75.8%會上網看新聞資訊。但是,在社會生活應用方面,中老年人應用網絡的比較相對較少。不用排隊的社會公共服務,還有很多中老年人會通過網絡使用。 比如四成的中老年人會在網上繳納手機費,三成左右會網上購物。但是,網上掛號、訂火車票機票、訂賓館等社會公共便利服務,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很少——僅有12.1%的中老年人會網上掛號、15.4%會在網上訂火車票和機票、11.6%會在網上訂賓館,四分之一會用手機打車。 ![]() 由此可見,互聯網在讓社會公共服務變得更便利的同時,也讓其更得更為狹隘。大部分中老年人不會通過手機、互聯網使用社會公共服務,導致他們難以像年輕人一樣充分暢享到便利性。甚至年輕人在方便地享受社會公共服務時,也擠壓了中老年人的相應空間。比如在很多醫院的掛號處,很多中老年人在現場排隊掛號,但很多號已經被年輕人在網上提前預約。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正在很多場景上演。 拆掉那堵“墻”!讓公平權覆蓋中老年群體當中老年人被排除在便利的社會公共服務之外,實際上影響著上億人的生活。 據此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國內網民規模為8.02億,其中超過50歲以上的群體占據20.9%,60歲以上網民占10.3%。這意味著,上億的中老年人通常只能通過互聯網使用信息服務或輕服務,絕大部分都不會使用基于互聯網的便利公共服務。 這就是互聯網的軟肋——在為大部分群體創造便利時,卻催生了一批“新弱勢群體”。中老年群體面對的,是一道難以打破的“墻”。這道“墻”成長在肥沃的互聯網土壤上,以便利之名在無限增高。看似是方便了大多數人,卻成為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讓中老年人望而興嘆。 而要想拆掉這堵“墻”,將公共服務的公平權覆蓋中老年群體,就必須從監管、互聯網企業等多方面著手。如,此前便利的二維碼支付導致出現“拒收現金”的情況,讓很多中老年人飽受困擾。 最后央行發布相關公告強調不得拒收現金,才剎住了這場“無現金”風潮。互聯網企業在上線新服務的時候,也應當積極聽取公眾意見、建議,并打造暢通的溝通平臺。只有過監管、互聯網企業的雙管齊下,有望不斷完善社會公共服務的便利性,把那堵“墻”真正拆掉。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