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昆昆 北京報道 12月15日,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以下簡稱“《細則》”),為各短視頻平臺一線審核人員提供了更為具體和明確的工作指引。值得注意的是,新版《細則》中明確規定,短視頻平臺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此采訪優酷、騰訊視頻等相關工作人員,關于此項《細則》對長視頻網站方面產生的影響,截至發稿,對方尚未回復。 互聯網資深觀察家丁道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視頻新規的**,對長視頻網站的發展是一個利好。” 二次創作動了誰的利益? 長期以來,短視頻平臺上一些電影博主和“搬運工”,通過剪輯并二次創作,侵犯視頻平臺的內容版權,已成為令業界頭疼的一件事。 12426版權監測中心發布的《2020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該中心對10萬多名原創短視頻作者、國家版權局預警名單及重點影視綜藝作品的片段短視頻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9.52萬條疑似侵權短視頻,涉及點擊量高達2.72萬億次,獨家原創作者被侵權率高達92.9%。 此前,據媒體統計,以某短視頻平臺為例,目前該平臺上更新較為活躍的影視劇剪輯博主超過100名。某頭部博主共發布剪輯后的影視劇視頻343個,點贊量達到1.7億個,平均單個視頻點贊量近50萬個。 實際上,長視頻和短視頻的戰爭,早在這條新規**之前就已經打響。今年4月9日,一份來自中國電視藝術交流協會等影視協會,以及“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三巨頭、芒果TV、咪咕視頻這五大長視頻平臺,就已經出過一份聯合聲明,控告相關侵權行為。 愛奇藝CEO龔宇甚至直接表示,短視頻切條直接搬運是硬盜版,二次創作是軟盜版。優酷總裁樊路遠也表示:“打擊侵權就是鼓勵原創,全社會要像打擊酒駕一樣打擊侵權。” 據悉,雖然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一直在打擊侵權,但相關平臺上依然存在大量的影視二創短視頻。這些短視頻吸引大量用戶關注的同時,也長期游走在版權的邊界地帶。 “二創”未必會退出歷史舞臺 2019年,中國短視頻用戶使用時長首次超過長視頻。根據《2021中國網絡視聽研究發展報告》的數據,2020年12月,短視頻用戶達8.73億人,用戶平均每天2小時看短視頻。 市場普遍認為,“最嚴新規”將有效打擊短視頻“盜播”影視劇行為。首創證券首席分析師李甜露分析稱,當前,長視頻平臺用戶增量獲取難度加大,超前點播增收受阻,自制內容耗心耗力,廣告招商難度提升,虧損壓力居高不下。新規叫停影視二創,內容版權方有望業績增益。 談及《細則》**后,短視頻“二創”博主是否真要退出歷史舞臺,丁道師認為:“未必會。**后未經授權的二次創作,當然是不可以的,不管是拼湊還是剪輯、解讀,都是違規的。但是可以以合法授權的方式進行二次創作,這樣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也是歡迎的。” 在丁道師看來,二次創作本身并不是豺狼虎豹,比如現在的90后、00后之所以還認識朱時茂、還對《牧馬人》感興趣,就是因為看了二次創作后的“老許,要老婆不”,才重新關注這部時代經典和劇中人物。 因此,丁道師建議主要短視頻平臺可以牽頭和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合作,列一個許可清單,在清單里面的視頻,博主們就可以進行二次創作。這樣既讓短視頻行業有了充足的素材,長視頻網站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收入,這是雙贏的局面。 根據短視頻平臺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抖音審理了將近4萬起侵權舉報,下線了2萬多條侵權視頻,永久性封禁2000多個違規賬號。而快手同樣下線了2萬多條違規視頻,以及封禁2000多個違規賬號。 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常務副院長張平此前分析稱,保護影視版權沒毛病,但也要為二次創作留有空間。這個問題也是全世界在著作權保護上存在困惑的問題,大家都在尋求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互聯網時代或信息時代,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使用者,如果都去遵循一對一的精準授權不太可能。所以我們在法律上嘗試擴大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的權限,可能會引入延展代理。此外,也會通過版稅機制,也就是不用事先獲得授權,只要你用了別人的作品,就有繳納版稅義務。同時還有一些其他模式,比如開放授權等,當然所有方式的探索嘗試,最終還是要尊重權利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讓權利人的投資有回報。”張平說。 (編輯:吳清 校對:顏京寧)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