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盛佳瑩 2021年,對于茶顏悅色來說,或許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在去年年底武漢首家茶顏悅色開店以來,很長一段時間里,茶顏悅色都上演著“排隊幾小時、只為一杯茶”的神話,而茶顏悅色入駐深圳文和友時也引發了排隊熱潮,彼時共有4萬人參與排隊,催生的黃牛代購高達200元一杯。 但到年底,茶顏悅色就被曝大規模關店。 曾經被源碼資本、天圖資本、順為資本等機構爭相加持的資本寵兒,如今也遇到資金告急,“月虧2000萬”、“員工人均工時11小時,月薪到手卻不到3000元。” 創始人呂良甚至也從創業明星變為帶頭和員工吵架的負面形象。 這家新茶飲賽道的網紅品牌,正在肉眼可見的“失速”,走下“神壇”。 降薪內亂風波,茶顏悅色凜冬將至 近日,在社交平臺上流出了一份茶顏悅色公司內部群聊記錄,其內容顯示,部分長沙員工因疫情減工時、降薪,到手工資由原本的5000元左右降低至2000元左右、提成僅8元,因而在茶顏悅色內部群聊中引發討論。 ![]() 有員工表示:“不但需要連續工作11個小時,凌晨3點還得開會,最終提成卻只有8元……” 而群里張某“工資不夠是因為天天蹦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你有多大本事拿多少錢”的發言更是激怒了被降薪的員工。 ![]() 花名為“小蔥老師”的呂良也下場參與這場爭吵,透露公司疫情期間每個月虧2000多萬元,并且直言員工沒有為公司虧損“感同身受”。 ![]() 爆料發帖的員工稱,呂良親自打電話讓其離職。爭吵風波后,員工人數也明顯減少。“上午7800人的群,晚上只剩7600多人。” 隨著此事不斷發酵,登上多個微博熱搜。呂良發布道歉信稱: “昨晚的爭吵,無論如何是公司和我在管理上的失職。事先沒有把薪資調整的原因和調整后的薪資計算方式跟大家講清楚,在伙伴們收到當月工資后,也沒有站在伙伴們關心的問題角度來做好溝通,解答大家的困惑。反而我個人情緒上頭,帶頭挑起了這場爭吵,暴露出我個人在溝通上巨大的問題 ,讓8000個人大半夜的卷入了這樣一場爭吵,給大家帶來很大的負面情緒,影響大家上班了。” 隨后不久,茶顏悅色就內部薪資爭吵在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事發是由于11月份茶顏臨時關閉了幾十家門店,導致部分伙伴的無法滿足正常工時和極少數伙伴出現0工時的情況。所以在11月的特殊期間對于薪資算法進行了一輪臨時調整。 聲明還表示,因為解釋工作不到位,導致群組后期討論重點逐漸不可控。為此,小蔥老師、**和茶顏所有的管理人員都希望能夠為自身的失態、失職,對消費者和伙伴表達真誠的歉意,希望大家能夠給到茶顏和伙伴一個反省和改正的機會。 而對于“老板在公司群與員工爭吵后打電話讓員工離職”一事,茶顏悅色在聲明中表示,網絡上流傳的“群里一下午少了兩百多人”為不實信息,近幾日離群人數僅為87人。 隨著這輪內亂罵戰風波,茶顏悅色資金困境、創始人決策冒進、內部管理溝通等一系列問題也被曝光。 引發這場內亂的主要原因,是此前大規模閉店的舉措。 11月10日,茶顏悅色宣布,長沙有約80家門店臨時關閉,后續將視情況逐步復開。有約480家門店正常營業,臨時關閉的87家門店大部分位于長沙。 關閉大量門店,又要為后續恢復營業留住員工、不能直接辭退員工,造成了當下部分員工工時大幅減少,薪酬縮水。 而也是茶顏悅色今年以來第三次集中臨時閉店,第一次是年初就地過年,第二次是七月底疫情反復。茶顏悅色也坦言:“活得不那么好是肯定的。” 自稱膽子小的呂良,自2013年在長沙開出第一家店后,遲遲未大規模擴張,直到2020年5月才在湖南以外的城市開店。 而從密集布局單一城市,轉向區域性擴展,是茶顏悅色面對疫情的自救,“我們期待在團隊策略的快速調整中,搏到茶顏新的生機”。 受疫情影響,實體店遭遇困境,大量門店空置,租金下降,但這正好是卡位的時機,一旦疫情過去,將能助力其快速發展。 但呂良等茶顏悅色的管理層顯然對疫情的判斷過于樂觀。茶顏悅色今年三次大規模閉店都是在疫情反復的節點上。 而除了疫情影響以外,加速擴張導致的異地管理問題也隨之暴露。 茶顏悅色聯合創始人孫翠英此前也坦言: “在武漢我們發現了管理上的短板,包括供應鏈的管理和信息化的程度,都還不夠。”孫翠英說。 而在此次內亂風波中,也有員工曾在網上表示,日常工作的評分包括說歡迎詞、遞給客人試飲、詢問是否有會員、介紹喝法以及注意事項、送客要說節氣和歡送詞等。一套整體流程不能有差錯,通常新人需要老員工帶一段時間,才能熟悉整套操作。 不少員工在抱怨工時太長時,也提到需要花很多時間背誦長篇累牘的話術。“并且這些話術間接牽扯到工資提成,如果不說會扣分。” “保守派”呂良走上“激進”路 在內亂風波之前,呂良塑造的形象,用員工的話來說一直是“憨憨的人設”。 在新茶飲受到市場熱捧,高歌猛進擴張的時期,呂良始終自稱膽小,對“外面的世界”保有謹慎小心的態度。 這與呂良此前的創業經歷或許有關。 在創辦茶顏悅色之前,呂良賣過雞爪、在電影院賣過爆米花、開過廣告公司、加盟過奶茶店,有的門店甚至開業不到一個月,就慘遭倒閉。 屢遭創業失敗的呂良在2013年和妻子孫翠英創辦茶顏悅色,也一度懷疑這個品牌是否能成功。對他而言,這只是個“創業失敗很多次之后的謀生手段”。 但過去失敗的經歷,讓呂良更謹慎。普通茶飲店籌備2-3個月開張,而茶顏悅色為了做出“新中式”特色,其策劃、籌備就花了一年多。 “鮮茶+奶+奶油+堅果碎”的產品在市場上迅速打出差異化,讓呂良沒有想到的是,茶顏悅色很快“火”了,呂良稱:“茶顏悅色發展成這樣我也沒想到”。 2015年7月,茶顏悅色在長沙核心商圈迅速布局。2017年8月,茶顏悅色在長沙已擁有直營門店40家。 偏安一隅的茶顏悅色甚至成為長沙的一張“新名片”,不少人為一杯奶茶慕名而來。 在新茶飲賽道成為風口之時,低調的茶顏悅色也成為了資本寵兒。相繼完成天使輪和A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元生資本、源碼資本、天圖資本等明星機構。 2019年8月,茶顏悅色還因“阿里入股”傳聞登上熱搜,后來官方澄清“我們其中的一個公司是阿里投資的,也就是‘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的邏輯”…… 但盡管新茶飲走上時代風口,茶顏悅色也被資本追捧,呂良卻一直“保守”,外界廣泛宣傳,在長沙,呂良經常騎著電動車去巡店,打磨產品銷售前后的每一個細節,如供應鏈管理,團隊管理以及如何更好更快的貼近消費者。 但到疫情爆發后,呂良為了“自救”,卻不同以往選擇了“激進”的策略。 過去呂良一再示弱:“我比較悲觀,要么擴張死,要么不擴張死。不擴張這種死法,我們比較有尊嚴。” 但到2021年,呂良的口吻變成了“2021年在武漢的目標是開五十至六十家店。”同時,向常德、株洲等湖南其他地區拓店。 而此前一向與資本“若即若離”的呂良,也在今年投資了奶茶品牌果呀呀。 在疫情反復的情況下,呂良的這些“激進”決策,或許讓茶顏悅色背負了不小的資金壓力,面對員工對薪資不滿,呂良也透露“月虧2000萬”。 快速拓店、異地管理、應對疫情突發……一年之間,呂良的“保守派”、“憨憨人設”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情緒失控帶頭吵架的負面形象。 茶顏悅色能走向正軌嗎?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新茶飲的市場規模已有1136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3400億元。與此同時,新茶飲消費者規模已經突破了3.4億人,且在持續高速增長。 巨大的市場也吸引力眾多玩家,頭部的喜茶、奈雪、蜜雪冰城,腰部的茶百道、滬上阿姨、古茗,以及長尾的諸多品牌都在展開一場慘烈的廝殺,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向上,頭部的茶飲品牌正在布局供應鏈,不斷做深護城河,同時投資產業鏈,擴大資本版圖;向下,蜜雪冰城、古茗等加盟連鎖品牌門店都已數千家,并且都傳出沖刺IPO的傳聞。 對于茶顏悅色而言,如何尋找新的突破口?是擺在呂良面前一道亟需解答的議題。 在11月,茶顏悅色一年內第三次大規模關店時,茶顏悅色向公眾解釋了“自救計劃”,即年底前計劃去湖南其他市州開店。 茶顏悅色稱,疫情反復的情況下,“大本營”長沙的高密度布點使得大家都吃不飽了,所以要抽調一些長沙的小伙伴去瀏陽、株洲、岳陽和武漢開新城和新店。 早些時候,在今年618期間,茶顏悅色在線上渠道推出了手搖泡沫奶茶,將線下爆款“幽蘭拿鐵”以“自搖奶茶”的形式搬到了線上,一方面滿足了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喝到茶顏悅色,另一方面,通過自帶線下爆款流量效應,來實現線上的大爆發。 為了突破門店的局限,茶顏悅色一直以來都極為重視線上渠道。在今年“雙11茶葉全類別品牌交易排名”中,以大益、馥益堂、八馬、中茶等為首的傳統茶葉品牌代表上榜總數上仍占據絕大多數,新茶飲品牌中僅茶顏悅色上榜。 通過這些舉措,呂良能力挽狂瀾,讓已經“月虧2000萬”的茶顏悅色,重新走向正軌嗎? (首圖來源:企業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