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屢傳上市消息后,這家生鮮電商正式提交了IPO申請,擬爭奪“生鮮電商第一股”。 近日,國內生鮮電商叮咚買菜遞交了赴美上市招股書,擬申請以發行ADS的方式赴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DDL”,承銷商包括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以及瑞士信貸銀行。 實際上,此前關于叮咚買菜上市的消息就不絕于耳。2021年年初,有消息稱叮咚買菜或將上市,地點大概率會選擇美國。 多輪融資 據了解,叮咚買菜創立于2017年5月,主要通過產地直采、前置倉配貨和最快29分鐘配送到家的服務模式為用戶提供生鮮消費體驗,服務范圍覆蓋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蘇州等城市。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公司頗受資本的青睞。 記者從天眼查獲悉,公司已完成了多達10輪融資,僅在2018年,叮咚買菜就進行了5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榕資本、達晨財智、紅星美凱龍等,隨后的B輪和C輪還引入了泛大西洋投資、啟明創投、BAI資本等眾多投資機構。 2021年以來,公司又快速完成了兩輪融資。當年4月,DST Global領投,Tiger Global Management、CMC資本、紅杉資本等持續加碼,新股東高鵠資本等共同對公司開展了7億美元的D輪融資;2021年5月,公司又進行了一輪D+融資,軟銀愿景基金以3.3億美元入股。 作為一家“年輕”的生鮮電商企業,叮咚買菜被資本看好的原因是什么? 對此,網經社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這說明叮咚買菜獲得風投機構的青睞,其爆發力和潛力被看重。但另一方面,生鮮電商多為重資產,從供應鏈、冷鏈倉庫以及末端,對叮咚買菜這類生鮮電商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 招股書還披露了公司目前的持股情況。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梁昌霖直接持有1.06億股,占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30.3%;就外部股東來說,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包括Tiger Global Management(間接持股5.7%),CMC資本(持股5.3%)等。 “流血”上市 那么,這家備受資本青睞的生鮮電商,它的業績表現如何?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下稱“報告期”),叮咚買菜的總收入為38.8億元、113.36億元、38.02億元。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公司收入同比大幅增長了192.16%。 按業務細分,公司的收入主要由產品和服務兩部分構成,其中產品業務為公司貢獻了約99%的收入。 與國內其他競爭對手類似,叮咚買菜采取的也是“前置倉”模式,即在社區周邊一公里內設定前置倉,消費者下單后可以配合自建物流團隊高效配送到家。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建成前置倉超過850個,日訂單量85萬。 根據CIC統計數據,2020年,叮咚買菜在按需電商行業的市場份額占比為10.1%,且全年GMV(交易總額)由2018年的7.41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30.3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19.37%。 不過,收入增長的另一邊,是公司虧損“窟窿”的擴大。 報告期內,叮咚買菜的凈利潤分別為-18.73億元、-31.77億元、-13.85億元,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至于為何虧損,記者通過翻閱財報后發現,公司的成本主要由銷貨成本(商品銷售成本)、配送費用、銷售及市場費用、產品成長費用以及管理費用組成。其中,銷貨成本占了大頭,由2018年的32.15億元上升至2020年的91.05億元,2020年在公司總成本中占比為62.8%;其次為配送費用,在當期公司總成本中占比27.9%。 對此,網經社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認為,生鮮本質上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加上生鮮的時效性、后端供應鏈的匹配、區域性等諸多要求都非常高,所以這個行業雖然現在競爭激烈,但是基本上還沒有形成一種高效的商業模式。 這是如今生鮮電商行業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或許也是它們想要“奔跑”上市的原因之一。而至于未來,以叮咚買菜為代表的生鮮電商公司又該如何去做? 對于叮咚買菜來說,其近幾年總體發展比較穩健,但是自身需要盡快地走向一個全模式、全業態的發展。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認為,“單純靠前置倉恐怕難以支撐未來的健康發展,公司需要將前置倉‘嫁’到店、到家,即城市邊緣擴展到接近用戶的社區或市中心,形成系統化的模式規劃,這可能是未來要實現的一種系統化的模式路徑。” (責任編輯:柯曉霽)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