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蘭仕招工介紹一人獎勵2600 格蘭仕斥資20.5億元收購 劍指惠而浦控制權 本報記者/段楚婷/趙毅/深圳報道 歷時數月,格蘭仕“牽手”惠而浦的相關事宜終于塵埃落定。 5月6日,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600983.SH,以下簡稱“惠而浦”)發布公告稱,在2021年3月31日至2021年4月29日要約收購期間,最終有10個賬戶,共計約3.9億股股份接受廣東格蘭仕家用電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蘭仕”)發出的要約。 《中國經營報》記者根據惠而浦2020年末總股本計算得出,接受格蘭仕要約的股份約占惠而浦總股本的51.1%,超過51%,意味著此次要約收購生效。而根據此前公開的5.23元/股的要約收購價格,格蘭仕需付出20.5億元的“代價”,換取惠而浦的控制權。 此外,記者注意到,從2021年3月開始,惠而浦相繼有高層辭職,包括研發副總裁、財務負責人、監事、人力資源副總裁等。而惠而浦總裁、法人代表艾小明也于4月30日辭去上述兩職務,保留公司董事等其他職務。 要約收購后,惠而浦的高層空缺是否將由格蘭仕方面補上?對此,記者也采訪了格蘭仕方面的相關負責人,對方并未直接解答,并表示“稍后會分享相關信息”。 “資本市場并非目標” 資料顯示,格蘭仕要約收購惠而浦的時間線始于2020年8月。彼時,惠而浦發布公告稱,基于對惠而浦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及對其投資價值的認同,格蘭仕正在籌劃部分要約收購事項,并擬通過本次要約收購獲得上市公司控制權。 隨后,惠而浦的實際控制人Whirlpool Corporation(以下簡稱“惠而浦集團”)也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關于本次要約收購的報告,在報告中,惠而浦集團對格蘭仕本次要約收購表示歡迎。 據了解,作為惠而浦集團的重要供應商,格蘭仕集團與惠而浦集團的供應關系已經超過15年。而惠而浦的第二大股東——合肥市國有資產控股有限公司彼時也對格蘭仕以部分要約方式收購惠而浦股份的事宜表示歡迎。 惠而浦發布的《要約收購報告書摘要》顯示,此次格蘭仕擬要約收購的股份數量約為4.68億股,占惠而浦已發行股份總數的61%,要約價格為5.23元/股,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24.45億元。 而惠而浦5月6日公開的《要約收購公司股份的清算公告》披露,最終有約3.9億股股份接受格蘭仕的要約。經記者計算,格蘭仕將收購惠而浦51.1%的股份,所需金額約為20.5億元。 作為老牌家電公司,格蘭仕此前在資本市場頗為“低調”,此次要約收購惠而浦部分股權,其背后的原因也引得眾說紛紜。在格蘭仕“3·28”中國市場年會上,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梁惠強在接受本報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強調,資本市場不是格蘭仕的目標,只是企業實現增長、發展的眾多手段之一。 “我們發起要約收購的原因在于,惠而浦在產業和產品技術上與格蘭仕有不少協同效應。我們更多是從產業發展和戰略上考慮,惠而浦在白電、冰洗上的技術非常強。未來格蘭仕會持續與惠而浦總部緊密合作,保持惠而浦品牌、技術在中國市場的延續性。”梁惠強表示。 “看重潛在價值” 從財務數據來看,惠而浦近年來的業績稱不上優秀。 資料顯示,惠而浦的前身為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通過與惠而浦集團戰略合作,變身為“惠而浦(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惠而浦旗下擁有惠而浦等多個品牌,業務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冰箱、洗衣機、洗碗機等產品,以及廚房電器、生活電器等系列產品線。 綜合年報數據,2018年~2020年,惠而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2.86億元、52.82億元和49.44億元,呈現下降趨勢。在此期間,惠而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出現連續兩年虧損,分別為2.62億元、-3.23億元和-1.5億元。 與業績相對應的是,2018年以后,惠而浦的股價大部分時間保持在每股4元~8元,2020年5月至8月更徘徊于4元~6元之間。直至2020年8月下旬,格蘭仕要約收購的消息公開,惠而浦的股價才迎來新高。 對于近三年的業績走勢,惠而浦在2020年年報中解釋稱,原先收入占比較高的三洋品牌產品于2020年4月徹底退出(2019年10月起不再生產),公司加大惠而浦品牌投入,逐步替代三洋品牌,但尚需一定時間。加之國內市場需求降低及疫情影響,收入、利潤在近三年受影響較大。 不過,據惠而浦透露,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內銷惠而浦品牌收入持續增長且產品結構有較大調整,出口業務也呈快速增長趨勢,整體收入逐季增長,虧損收窄。 從2021年一季度報告來看,惠而浦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9.98%,為14.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收窄,由2020年一季度虧損1.07億元至2021年一季度虧損2457.8萬元。 談到惠而浦的業績表現,梁惠強也在上述采訪中頗為坦誠地指出:“格蘭仕其實不會看這家公司過去一至兩年短期的財務表現,更多是看長期的協同效應以及潛在價值。”他同時表示,格蘭仕不是財務投資者,也沒有能力進行財務投資。 一方面是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連續兩年虧損,另一方面,惠而浦也曾因違法事實“吃”罰單。 2020年7月,惠而浦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安徽監管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字[2020]6號)。經查明,惠而浦存在少記銷售折扣,虛增2015年度和2016年度營業收入和利潤;延遲確認銷售費用,虛增2015年度和2016年度利潤;少記營業成本,虛增2016年度利潤等5項違法事實,被給予警告,并罰款40萬元。 “不會盲目整合” 惠而浦披露的《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此次要約收購的期限為2021年3月31日至4月29日。而記者注意到,自3月以來,惠而浦陸續有多名高層辭職,包括研發副總裁黃育楷、財務負責人何衛權、監事劉志超、人力資源副總裁魯濤等。 4月16日,惠而浦再次發布公告稱,收到公司總裁、法人代表艾小明提交的書面辭呈,艾小明計劃于2021年4月30日辭去公司總裁、法人代表職務。同時,他仍將保留公司董事、公司董事會戰略及投資委員會成員、董事會提名、薪酬與考核委員會成員職務。 對于惠而浦高層的辭職,“股吧”等投資者討論區紛紛猜測是否將由格蘭仕方面派管理層進入上市公司。就惠而浦的職位空缺及要約收購的后續安排,記者也向格蘭仕方面尋求回應,但工作人員表示,稍后會分享相關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格蘭仕是國內少數擁有家電全品類、全產業鏈的企業,這意味著格蘭仕的產品與惠而浦的產品可能有所重合。此外,除了“牽手”惠而浦,格蘭仕還是日本象印的單一最大股東。 基于格蘭仕在家電行業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布局,要約收購惠而浦后,雙方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也引發關注。 在《要約收購報告書》中,格蘭仕也就避免與上市公司可能產生的同業競爭作出承諾,包括自本次要約收購完成之后的60個月內,通過包括但不限于托管、資產轉讓、一方停止相關業務、調整產品結構、設立合資公司等方式,解決競爭企業與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 在上述采訪中,梁惠強也對記者表示,若要約收購順利完成,格蘭仕方面會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在組織上、產品上做出部分整合,不會盲目進行。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