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訊 4月13日下午消息,在2021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無線產品線副總裁甘斌就“創新不止,共贏5G未來” 進行主題發言。甘斌總結了華為無線持續創新的三大DNA,并表示將通過三大DNA持續技術創新,實現5G產品引領和產業引領。 甘斌開場以近期支持廈門馬拉松的5G超級上行方案舉例,從2017年首創的上下行解耦方案被標準接納,直至完備的超級上行方案在廈門馬拉松成為一大亮點,支持全新的觀賽體驗和新興直播場景。華為一直在進行類似超級上行的創新,甘斌表示:“華為通過5G持續創新,致力于把多天線技術帶入每個頻段、每個場景;通過聯合定義5.5G產業方向,做好關鍵技術準備,實現持續引領。” 甘斌著重提到的多天線Massive MIMO是5G核心技術,也是5G極簡網絡之本。到目前為止,華為5G Massive MIMO產品部署已超百萬站。甘斌回顧華為Massive MIMO的創新歷程,總結了持續創新的三大DNA。 一是深刻洞察產業方向。在5G研發初期,華為洞察出5G兌現全覆蓋Gbps體驗的基礎是Massive MIMO技術:要兌現Gbps的極致體驗需要大帶寬,要提供大帶寬需要在更高的頻段上,而高頻段發揮大帶寬優勢又面臨著連續覆蓋的挑戰。Massive MIMO應運而出,通過多天線波束賦形增益彌補傳播損耗,可以在高頻段上實現和LTE共站建設,并發揮高頻大帶寬的優勢,Massive MIMO成為一致性高體驗的5G網絡規模部署的確定性方向。 二是聯合客戶持續創新。華為聯合全球客戶,深挖客戶痛點持續創新,是產品領先的原因之一。在韓國,對設備安裝的重量要求嚴苛,樓頂安裝基站設備有承重限制,為此,華為在2018年通過材料、散熱等系統性創新將Massive MIMO重量減少至20kg,滿足單人安裝訴求和屋頂承重要求;在歐洲很多國家,面臨天面受限的難題,存在30%的單天面場景,同時,高度限制、新抱桿申請周期長等問題也是困擾運營商的大難題,為此,華為在2019年率先推出A+P天面,創新性的把2/3/4G天線和5G AAU融合在一起,同時把高度做到了2米,滿足了天面安裝要求,幫助歐洲客戶突破單抱桿部署限制。 三是力出一孔飽和投入。在識別戰略方向后,華為通過多梯隊、多波次的飽和投入,聚焦戰略方向,在算法、功放、材料、天線、散熱等各領域積累了大量領先優勢。按照“商用一代、儲備一代、預研一代”的節奏進行多梯隊循環創新,并通過多波次飽和投入,保持產品領先。以Massive MIMO為例,早在2012年,華為就進行了4G Massive MIMO的技術驗證;到2014年,4G Massive MIMO進入預商用,同步5G的Massive MIMO又開始了技術驗證;通過多梯隊、多波次的迭代優化、飽和投入,領先業界的5G Massive MIMO在2018年就實現了規模商用。 正如甘斌開場所說,創新是一場馬拉松,TDD Massive MIMO的創新實踐只是開始。繼承三大DNA,華為提出面向未來的“1+N”5G目標網,指出未來需要全頻譜、全場景走向多天線,構筑1個普遍覆蓋的寬管道、N維能力按需疊加的極簡目標網絡。 首先,推動多天線從TDD走向FDD,并最終走向全頻段。在TDD上,華為推出了帶寬最寬的Massive MIMO,最大支持帶寬可以達到400MHz,滿足運營商不連續離散頻譜或共建共享場景。在FDD上,華為提供了業界唯一可商用FDD Massive MIMO,大幅提升小區容量至4T4R網絡的5到6倍;同時,搭載業界首款數字化天線的FDD 8T8R方案,可以讓FDD多天線實現靈活部署。 其次,推動多天線走向全場景,從多抱桿走向單抱桿,從室外走向室內。華為推出的業界首款64T BladeAAU Pro解決方案,單抱桿實現64T64R Massive MIMO和Sub3GHz全頻段部署。針對室內場景,華為推出業界唯一室內分布式Massive MIMO,創新的將Massive MIMO的技術理念引入到室內數字化頭端實現,最高可達64收發通道能力,實現室內千兆體驗。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