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鮮生繼續埋頭調整自己的步伐——9月12日,盒馬與餓了么宣布合作:盒馬將于當月全量上線餓了么平臺,共涉及全國21座城市超過150家門店,其中不僅有盒馬的標準店,還有一部分盒馬前置倉。如此,未來藍色的盒馬和藍色的餓了么小哥將成為“一家人”。 市場給過新零售太多的時間,但現在市場的態度卻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此刻的盒馬急需破局,它在爭取一切的資源進行調整和升級。 “核心競爭力”的搖晃 作為阿里的“新零售標桿”,盒馬一向很獨立,比如用著自己的供應鏈、自己的APP、自己的支付路徑和配送能力。但是,美團、餓了么已經都是餐飲、便利店三方外送的必選項,如今盒馬和餓了么的對接也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在前期,合作的更多意義還是在于在于餓了么。對餓了么而言,盒馬的加入無疑相當于入駐了一家明星大店和一個難以培養的生鮮品類,在平臺的服務品類得到擴增的同時,還可以籠絡盒馬的高端用戶。但是在后期,合作的意義會更偏向于盒馬。 對盒馬來說,此番雙方打通無疑是為自己增加了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而阿里的生態該發揮的聯動作用也終于來了。 對于這次合作,虎嗅了解到,接入餓了么前期,配送服務依舊由盒馬自己來提供,但隨著合作深入,雙方會在零售品類、配送和消費者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將有進一步協同。而虎嗅猜測其中最大的“協同”的很可能還是配送。 要知道,盒馬自身的配送能力只有三公里半徑,這代表著其服務的范圍并不一定能支撐的了這么一個幾百平米的高客單價大店的生存。同時,盒馬當前在做的,還有降本增效,畢竟盒馬們距離全面盈利還有一段路要走。虎嗅曾經寫過,盒馬連同其他幾家阿里附屬公司一度給阿里添了245億元的支出。 全面盈利還未見光明,成本卻還居高不下。盒馬堅持的核心品類生鮮,就對倉儲和物流有著極高的成本要求。而盒馬作為阿里生態中重要的一環,卻還在堅持盒馬自己的APP支付路徑和單獨的配送運力,為什么?侯毅曾對虎嗅給出答案:這是盒馬的核心競爭力。 盒馬曾經的口徑就是,盒馬要成為永輝之外第二個真正覆蓋全國市場的生鮮類超市。而其中要做的就是直接連接客戶。 對此,虎嗅還曾寫過,盒馬一方面想要規模大,商品有足夠的豐富度;另一方面我還要提供諸如社區小店的服務,又快又近,而且就像必經之路一樣你繞不開,最終占領你的心智。這才是盒馬的雄心所在,也是新零售的難度所在。 盒馬什么都想要,但是現在的盒馬需要更開放一些了。 配送平臺如美團、餓了么和京東到家的專長就是配送,他們能處理在日常配送方面的各種疑難雜癥。在和餓了么合作的后期,一旦餓了么可以提供盒馬的部分配送運力,將會減去盒馬不小的成本和效率壓力。所以現在看來,餓了么可能就是盒馬在配送方面,找到的最趁手的解決方案。 如今,連“核心競爭力”都為了更重要“生存”做出了妥協和讓步,也說明,盒馬的反思已經開始有了一個阿里大事業部的自覺。 “盒馬事業部”的自覺 盒馬的一系列變動十分的密集:關店、大店小開等等這些所有的動作都是盒馬這個所謂“新零售標桿”在升級為事業部之后的摸索。 沒有辦法,已經升級為獨立事業群的盒馬,其未來的經營狀況在阿里的財報中應該會有更多的披露,再加上近半年來,阿里還在從各地區合作伙伴手中收回盒馬的經營權,盒馬會更密切地融入阿里生態。如此,盈利必須被提上時間表,畢竟作為一個事業部,最好不要拖累阿里生態的利潤率。 除此之外,盒馬也應該要與其他業態之間體現出更多的協同。畢竟作為阿里的任何一個業態,都有著為阿里大生態統治人群消費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盒馬和餓了么合作,或許也可以看成:盒馬和阿里各業態之間的聯動更強了。比如,理想化的情況中,盒馬和餓了么合作之后,盒馬鮮生、餓了么和支付寶這三個APP或許可以互相帶來一些增量。 新零售已經走到十字路口,盒馬正在低下頭摸索之后的路應該怎么走。而如今,阿里的生態管理已經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一天前,馬云正式交棒逍遙子,在名義上告別了阿里這個商業江山,也告別了“新零售”這個自己敲定的還未競的零售目標。馬云、逍遙子、阿里、盒馬......這個生態中的每一環都在面臨新的挑戰。 用侯毅的話說,新零售還要再做上十年才可以看到終局。不知道盒馬的終局和新零售真正的終局,是否會在同一天到來。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