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雙11”大促銷活動啟幕:100多家房企帶著3000個樓盤共計80萬套房源集體參加天貓“雙11”;同期參與的120款熱銷車型低至5折,覆蓋50多個汽車品牌。 從快消品打頭陣到叫賣車、房,從1天付尾款到4天付尾款,各路商家都指望這場大促銷在年底沖擊銷量。在電商側,各大平臺已拉開陣仗。這樣的“雙11”,誰會更期待? 誰更期待“雙11”? “今年‘雙11’往購物車添加商品時,好像沒有那么激動了。”半夜守在直播間的周女士一邊刷直播,一邊和閨蜜“吐槽”。另一邊的媽媽群里,群友頻頻發來的比價鏈接、補貼產品表格等也未激起多少波瀾,一名深諳“網購之道”的母親抱怨:“3年前‘雙11’買的衛生紙還有大半箱沒用完。” 關注,吐槽——“雙11”走到了第12個年頭。與往年不同,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今年的“雙11”被商家寄予更多期望。 “我們一開始以為,營銷投入方面,今年商家給消費者的優惠力度會有所收縮,但商家對于天貓全年及‘雙11’節點的銷售預期值比以往更高。”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家洛坦言,目前一些重要商家對于天貓及“雙11”的增長更加看重,資源投入乃至備貨力度遠超預期。 資本市場大熱的家紡板塊,其熱度在電商平臺有跡可循。家洛表示,有家紡行業商家向天貓反饋,受海外疫情影響,印度和東南亞等國的產量大幅下降,全球都在搶中國家紡供應鏈的貨,很多家紡商家雖然對“雙11”抱較高期待,但擔心生產壓力大忙不過來。基于此,天貓對一些類似的品類參與“雙11”亮綠燈,希望能在服務鏈上更好與其匹配。 在最新的“雙11”策略中,天貓將消費者付尾款時段由11月11日一天增加到11月1日至3日及11月11日2個時間段,這是對商家“分撥備貨”“多賣貨”訴求的回應。 在天貓針對商家的調研中,超過90%的商家希望能在兩個時間段進行銷售。為此,天貓提前和物流供應鏈等進行溝通。截至10月21日,已有來自8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0萬噸“雙11”商品進入菜鳥倉庫,規模較2019年“雙11”近乎翻倍。 賣房賣車,邊界延伸圖什么? 今年共有1400萬款商品參加天貓“雙11”折扣活動,為2019年的1.4倍。在京東,2億件5折商品、超3億件新品將參加“雙11”。 貨多了,商家期望值高了,消費者數量夠嗎? 在2019年設立“雙11”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時,天貓淘寶總裁蔣凡認為,用戶增量的重要性遠大于交易數據。2019年11月9日,淘寶APP的日活躍用戶數已超過2018年“雙11”。如今來看,2020年“雙11”用戶容量進一步擴大,用戶“寬度”也不斷延伸。兩者能否相互促進? “寬度”來自多元化需求的滿足,更來自“雙11”產品邊界的延伸。蔣凡表示,從第一屆“雙11”的5000多萬元成交額到2019年“雙11”的2684億元成交額,“雙11”的品類一直在延伸。“今年希望把一些長決策周期的產品加入‘雙11’,我們第一次正式將車和房作為‘雙11’的核心品類。”蔣凡稱,這是為未來做準備。 10月22日,100多家房企帶著3000個樓盤、共計80萬套房源集體參加天貓“雙11”,特價房范圍覆蓋近300城市;同期參與的120款熱銷車型低至5折,覆蓋50多個汽車品牌,新能源車占比達30%。在更多新品類加入后,除了“蹲守”在李佳琦、薇婭直播間的女性用戶,男性用戶有望成為“雙11”高客單價消費的中流砥柱。 本地生活服務加入,新國貨迎拐點? 除了房和車,本地生活服務及國貨品牌也鉚足勁趕上“雙11”這班車。螞蟻集團旗下支付寶將首次以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身份參與“雙11”,來自餓了么(含口碑)、淘票票、大麥、飛豬等阿里經濟體平臺的數百萬商家參與打折促銷。 服務業參與“雙11”,上市公司的嗅覺更靈敏。西安飲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擬與支付寶、淘寶、口碑、餓了么合作,在“雙11”進行促銷活動,活動將持續至“雙12”。居然之家在2019年“雙11”通過與阿里共同打造的線上線下一體化交易系統實現GMV(銷售額)97.6億元,公司表示將在今年“雙11”繼續發力。 在京東,消費者定制的C2M產品被定下1億件銷售的目標,上千個品牌專門為京東開設近3000條生產線。僅在3C家電領域,就有包括美的、海爾、格力、海信、TCL、飛利浦、奧克斯等在內的超40個品牌為京東單獨開設300余條專供生產線;在商超領域,1000多個品牌為京東開設2000條生產線,還有超20個建材品牌為京東單獨開設超100條生產線。 在拼多多看來,國內新品牌崛起的拐點已至。“雙11”預售大幕開啟時,拼多多升級“新品牌計劃”,在未來5年扶持100個產業帶,訂制10萬款新品牌產品,合作伙伴將從頭部代工企業擴展至全國優質制造企業服務,帶動1萬億元的銷售額。 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翁一認為,今年“雙11”由單純實物消費轉變為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并舉,快速拉動服務消費升級,并通過互聯網紅利對線下商業形成有效反哺。“雙11”在某種程度上已成一種媒介,讓消費者不再局限于實物感知,感官得到更大程度的擴展延伸。 (據新華社上海10月23日電)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