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柔 編/王一粟 京東數科上市進程終于進入關鍵性一步,成為繼螞蟻之后第二家科創板IPO的金融科技公司。 日前,上交所網站顯示,京東數科招股書披露:2019年,京東數科實現營業收入為182.03億元,與2019年相比增長33.69%,凈利潤7.90億元,是2017年的五倍。 相比之下,螞蟻集團2019年營收1206億元,凈利潤超180億元。兩者在業績規模上還有數量級的差異。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京東數科將自己定位為to B的公司,目前核心業務與螞蟻集團還是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京東白條、京東金條等,但另一方面又呈現出與當前許多人工智能、大數據公司類似的商業模式——to B和to G的解決方案。 從上述市銷率和市盈率對比,2000億元人民幣的京東數科被高估了嗎? 近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副教授單喆慜曾表示,這一輪A股的漲幅始于中芯國際,即將終于螞蟻科技,因為市場上的資金盤子就這么大,螞蟻這樣的巨無霸將會吸走一個巨大的資金池。 而以目前京東數科的上市節奏來看,應該會稍晚于螞蟻正式上市交易,雖然基本面看起來優于科創板的很多公司,但這個節點也不能掉以輕心。 京東數科收入來自哪兒?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東數科營業收入分別為90.70億元、136.16億元、182.03億元及103.27億元。 京東數科的收入來自對外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分別三類客戶:金融機構、商戶與企業、政府及其他客戶。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 73.03 億元、100.19 億元、109.18億元和54.0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27%。 從業務占比上看,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是京東數科最大的收入來源。2017年占比達到80.52%,但該比例逐年下降,2020年1-6月降至52.37%。 商戶與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產品包括京東白條、收單及會員管理、票據平臺。 京東白條可能是京東數科旗下最為外界熟知的產品,類似于螞蟻花唄。用戶使用京東白條時,商戶需按照交易規模的一定比例向京東數科支付科技服務費,當用戶選擇分期還款時,其所支付的分期利息及手續費,商戶與京東數科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分成。 截至2020年6月底,京東白條的活躍用戶數為5544.61萬人,年復合增長率達 52.28%。 過去三年,京東白條的收入為14.73億元、27.34億元、32.10億元,2020年上半年該數字為17.94億元。白條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呈下降趨勢。 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收入分別為 15.46 億元、32.98 億元、62.17億元和 42.84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00.51%。 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的收入在總營收中的占比,從2017年的17.05%增長至2020年1-6月的41.48%。 金融機構數字化解決方案的產品包括:信貸科技、信用卡科技、保險科技、資管科技。 信貸科技中的京東金條。京東數科與金融機構合作,基于信貸科技平臺促成的貸款業務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京東數科支付科技服務手續費。 報告期各期,京東金條的促成的貸款規模分別為1,036.85億元、2,554.92億元、4,589.15億元和2,612.17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 110.38%。 截至2020 年 6 月末,金條產品余額中,由金融機構進行直接放款或已實現資產證券化的比例合計約為96%。 京東金條截至2020年6月底用戶量為1,424.17萬,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124.36%。 報告期各期,京東金條實現的科技服務收入分別為9.20億元、20.88億元、36.60 億元和26.36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99.41%。 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 今年8月,組織架構大調整,重構了前中后臺。京東數科CEO陳生強提出產業數字化聯結(TIE)模式,即打造“科技(Technology)+產業(Industry)+生態(Ecosystem)”的商業模式。 可見,京東數科還是非常希望開拓出另一片企業服務的天地。 不過,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收入在京東數科整體收入中占比還比較小,但是增長很快。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政府及其他客戶數字化解決方案收入分別為0.73億元、1.47億元、8.41億元和 5.7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239.05%。 產品層面,京東數科已在智能營銷和智能城市兩個領域推出了數字化升級、產業效率提升的科技解決方案。 京東數科盈利能力如何? 京東數科的毛利率水平不低。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其毛利率分別為54.69%、64.38%、65.77%和67.08%,呈逐年上升趨勢。 營業成本包括三部分:服務成本、交易成本以及運維成本。 服務成本主要傭金分潤、資源采購及技術服務成本;交易成本主要為支付結算業務產生的收單代付通道成本,以及向金融機構支付的利息支出。 其中,服務成本逐年上升,交易成本逐年下降,2020年1-6月二者占比分別為59.11%、31.29%。 報告期各期,京東數科營業成本分別為 41.10億元、48.49億元、62.31億元及 34.00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45.31%、35.62%、34.23%及 32.92%。 實際上,京東數科的營業費用消耗了大部分營業收入。 報告期各期,費用合計金額分別為81.10億元、53.45億元、89.73億元及61.6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9.41%、39.24%、49.29%及59.71%。 (梳理&制圖:商業數據派) 因此最終的凈利潤并不豐厚。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8.20 億元、1.30億元、7.90億元及-6.70 億元。 招股書解釋,2017年度和2020 年1-6 月,出現暫時性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受股份支付費用的影響。 按照股份支付會計準則確認的股份支付費用分別為 43.81億元、2.60億元、3.56億元及10.63億元。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后,正常經營業務已持續實現盈利。 京東數科與京東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值得注意。 京東數科向京東集團收取營銷推廣、技術服務、綜合風險管理服務、支付服務、保理服務、融資服務的收入,這些經常性關聯交易的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29.93%、29.25%、31.41%及 33.20%。 京東數科同時向京東集團支付營銷推廣、技術服務、綜合服務、購買商品、融資服務的費用,這些經常性關聯交易的金額占營業成本及期間費用的比例分別 為 42.58%、9.28%、7.96%及 16.66%。 也就是說,三成收入來自京東,京東數科對京東集團的依賴程度仍然不低。 一心to B的京東數科 作為科創板兩個最受矚目的準上市公司,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經常會被放在一起比較。 一個最直觀的區別,螞蟻集團旗下有國民級應用“支付寶”,構成了其大部分商業模式的基礎,而京東數科中的C端產品數量相對較少,距離消費者則相對較遠。 一方面,依托電商、社交體系建立的支付體系大格局早已確定(前有支付寶,后有微信支付),另一方面,在企業服務的浪潮之下,京東也希望能有所突破。 京東金融2013年10月開始獨立運營,2018年9月更名為“京東數科”,回顧其幾次轉型,可以概括為:數字金融——金融科技——數字科技。 截至今年6月底,京東數科已完成了在AI技術、AI機器人、數字營銷、智能城市、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布局,累計覆蓋4 億個人用戶、800萬線上線下小微企業、6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40家城市公共服務機構。 京東數科想避開螞蟻和騰訊金融的鋒芒,走企業服務路線,但這條路上也已經布滿了大大小小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甚至系統集成的新老公司。 想小而美固然容易,但如果想再造一個京東,恐怕會非常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