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該!地鐵站臺秀“一字馬”被罰,博眼球還請分場合! 央視新聞客戶端9月10日消息,眼下,短視頻平臺非;鸨,但由此產生的“網紅”們,為了吸引用戶點贊、轉發(fā)、賺流量,頻出奇招,甚至有的還突破了法律的紅線。 地鐵站臺秀“一字馬”,兩女子遭處罰 9月1日,在上海地鐵13號線武寧路站臺上,兩名年輕女子走著走著突然同時做出"一字馬"動作,并且兩人未按要求戴好口罩,而是將口罩掛在耳側。 民警調查后確認,事發(fā)當晚,李某瑜和李某蕾兩人為博取網友關注,在明知乘坐本市軌道交通須佩戴口罩的情況下,蓄意在軌交13號線站臺摘下口罩掛于耳側,多次做出劈叉動作,并拍攝相關視頻上傳網絡。目前,兩人因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依法行政警告。目前,兩名涉事女子已經在短視頻平臺道歉,希望她們能吸取教訓。
![]() 追逐“流量”,網絡主播頻出“奇招” 博主怪異夸張舉動讓地鐵乘客受驚嚇 記者發(fā)現,以“短視頻、地鐵、網紅”為關鍵詞搜索,此類新聞經常被媒體報道。而且“地鐵站臺”似乎受到很多博主們的“青睞”,常常在閘機口、站臺上甚至是車廂里,做出一些博人眼球的行為,然后再發(fā)布到短視頻平臺上“漲粉”。 2018年1月,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內,有一名乘客,突然在人群中大喊大叫,稱自己練就了絕世武功,并且舉止夸張,最終警方調查發(fā)現,此人專門拍攝“出格”視頻,就為了贏得網絡點擊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警方對這名乘客處行政拘留五日的處罰。 警方透露,在上海地鐵站臺和車廂內,發(fā)生過多起行人做出怪異夸張舉動的事件。如經過化妝假扮成僵尸等恐怖形象在車廂內騷擾乘客的,或者通過虛報突發(fā)狀況驚嚇乘客的引起秩序混亂的,警方調查發(fā)現這些視頻的拍攝制作者,都是為了在網絡直播等平臺上發(fā)布,以博取眼球吸引粉絲,實際上這種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公共場所秩序。
![]() 拿生命冒險,多名博主涉嫌擾亂公共秩序被處罰 此外,有些網絡主播為了拍視頻博關注,甚至還拿生命冒險。 2017年,某網絡平臺爆出三名女中學生在高速路上直播跳舞的視頻。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兩名女生隨音樂搖擺起舞,另外一位女生負責用手機拍攝,全然不顧身旁飛速駛過的車輛。最終警方了解到,這起事件發(fā)生在四川廣漢,根據《道路交通法》,三位女生受到了相應的處罰。 今年7月,一名男子在上海外灘北京路觀景平臺開啟網絡直播后,不顧現場人群勸阻,站上了江邊護欄,隨后跳入黃浦江。當時是周五傍晚,外灘游客很多,這一幕"直播跳江"引來很多人圍觀。隨后,消防隊員和120急救車趕到現場實施營救。然而經過調查,該男子居然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勇氣,博取粉絲關注。最終該男子因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行政拘留5日。
![]() 法律專家:平臺監(jiān)管缺的不是手段,缺的是執(zhí)行 我們看到一些網絡主播為“博眼球”、追求“流量至上”,把公共場所變成了自己才藝的“秀場”,不僅擾亂秩序還經常打法律的擦邊球。那么網絡視頻或網絡直播的法律邊界在哪?對于這些“擾亂公共場所的行為”又該如何監(jiān)管? 法律專家岳屾山表示,法律底線在哪兒,這些制作“博眼球”視頻的博主心知肚明,但他們還是做,為的就是吸引公眾的關注。為什么會有大量低劣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圍觀,不僅與大眾的獵奇心理有關,還與博主和平臺追求“流量”的目的有關。 我們要認識到的是,這樣低劣的視頻其實在無形中傷害著大家的心理健康,一些青少年可能會去模仿或者對其價值判斷產生不利的影響。 而平臺如果想要治理這樣的低劣視頻,其實是有手段的。平臺監(jiān)管缺的不是手段,缺的是執(zhí)行。我們要看的是監(jiān)管部門的力度以及平臺是否能夠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企圖以突破底線來吸引眼球、換取流量的做法,于德不符、于法不容,這樣的網絡博主們也走不遠。還是要靠優(yōu)質內容,才是網絡平臺健康發(fā)展的王牌。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yè)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chuàng)業(yè)、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創(chuàng)業(yè)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