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蔣牧云/張榮旺/上海/北京報道 隨著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人們使用現金的頻率降低,相關的現金類金融設備如ATM機的使用也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是金融設備商們開始尋求新的突破口。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多家上市金融設備商的業績發現,在2019年以及2020一季度,幾家企業普遍出現了凈利潤下滑的情況。同時,多家企業披露的經營計劃顯示,目前正向海外業務、金融科技方向發力。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則向記者表示,隨著銀行上柜率降低,更多業務將在智能終端上辦理,這方面帶給金融設備商的是智能化方向上的機遇。而部分主體希望在央行數字貨幣方向發力,在短期內可能無法在盈利上體現。 利潤普遍下滑 近日,金融設備商御銀股份(002177.SZ)發布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70%;實現利潤總額0.29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2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5.76%。關于公司的業績情況,御銀股份董事會在經營評述中談到,隨著移動支付的大規模普及,無現金場景覆蓋范圍廣,導致傳統現金交易頻率降低,現金類金融自主設備需求縮減。 此外,廣電運通(002152.SZ)也面對類似的狀況,其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11.42億元,同比下降10.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4億元,同比下降28.1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15億元,同比下降34.78%。 記者注意到,廣電運通正在開拓海外市場。如近日,其子公司分別與希臘、墨西哥企業簽訂了金融自助設備購銷合同,合同金額占廣電運通2019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1.69%。公司也通過財報表示,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快國際化發展進程。 不過,由于移動支付的便捷性正受到全球關注并快速發展,海外金融設備的市場規模是否也會出現萎縮?此外,面對當地企業的競爭,國內設備上有何優勢?對此,阿里云MVP馬超向本報記者表示,海外目前由于網絡覆蓋率低于國內,消費者還是需要現金以備不時之需,所以移動支付滲透率不如國內。此外,網絡覆蓋率的提升需要很多方面的建設與配合,故海外移動支付的普及提升至完全不需要現金的程度還需要很長時間。換言之,現金類金融設備在海外的需求短期不會消失。而國內現金類金融設備從技術上以及產品設計上已經有了前瞻性,在海外的競爭優勢較大。 馬超認為,由于現金類純金融設備的需求下降,設備商有一較好的切入口是將設備與其他場景結合,如醫療機構掛號機、稅務或政務方面的受理以及叫號設備等等。關于國內業務,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則表示,隨著銀行的上柜率逐漸降低,更多業務將在智能終端上辦理,這方面帶給金融設備商的是機遇,特別是隨著智能化、便捷化、組合化、聚合化的需求不斷增加,這方面的市場其實是增加了。 突破方向有優劣 記者注意到,在發布半年報的同日,御銀股份還發布公告稱,因經營發展的需要,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廣州御銀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御銀金融”)對其公司名稱、經營范圍及注冊地址進行了變更。變更后,該公司名稱為廣州御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營項目類別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此外,也有金融設備商將證券簡稱中的“金融”變更為“科技”。 可以看見的是,金融設備商發展在重重壓力之下,不少企業都選擇了向金融科技尋求突破。 記者注意到,具體產品方面并非每一個方向都有較好的前景。如御銀股份曾試圖發展智慧柜員機,但由于現金需求的不旺盛,此類設備的規模并未成功擴大。隨后,其開始發力設備技術升級等更專業化的技術服務,此外,御銀股份也表示正在進行數字貨幣軟件錢包和硬件錢包的研發。其在年報中披露其2019年度經營計劃中表示,未來將拓展銀行智慧網點轉型業務;同時還將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在風險防控、客戶體驗、業務交易、安全運維等領域的探索運用。 廣電運通在互動易回復投資者有關公司在金融科技業務的進展表示,一方面公司自2016年開始致力于區塊鏈技術研究,并于2018年5月成立廣電運通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至今,公司已經基于區塊鏈技術開發出了供應鏈金融平臺、積分平臺、貨基存放平臺、及智能鎖系統;另一方面,針對數字貨幣,公司主要研究方向是自助設備上數字貨幣與銀行賬戶貨幣之間的兌換,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 對數字貨幣的這一發力方向,馬超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確實給金融設備商帶來機會,由于其將支持離線交易而且可控匿名,這意味著DCEP的受理,將需要專門的硬件設備支持,這將刺激社會對于金融設備的需求。黃大智則表示,數字貨幣的定位并不是取代第三方支付,而是作為額外的補充。對于金融設備商而言,可以提前研究但很難想像將在近期產生商業價值。 黃大智進一步表示,商業價值近期難體現的具體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數字貨幣仍在內測階段,距離普及到每個消費者的時間究竟要多久,還不得而知;另一方面,單個設備少則數百元,多則上千元,對于商家或機構而言轉換支付設備需要付出成本,消費者使用也需要適應成本。這些因素都對設備的需求量增長有所抑制。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