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升級華為禁令,全球跟進封殺,業界預計華為5G設備明年恐斷供,加上中國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還無法生產14奈米以下芯片,華為依靠國產供貨的期望顯然落空。現傳出華為又啟動了號稱「南泥灣項目」的備胎計劃,不過外界還是不看好。 《科創板日報》8月4日報導,華為已啟動包括「南泥灣項目」在內的備胎計劃,以求在美國封殺下求生。這個旨在自給自足的南泥灣項目,生產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智慧螢幕、智慧物聯網家電等。 報導強調,目前尚不清楚華為新款筆電的CPU晶片奈米制程,但業內消息透露,華為的新款筆電將沒有任何使用美國技術的零組件。 南泥灣位于陜西延安附近,中國用「南泥灣大生產」實現了生產自給;現在華為以「南泥灣」命名此項目,似乎寄望在美國制裁期間,華為能實現生產自給自足。 這與中國要搞經濟「內循環」同樣道理,日前中國高層與中外企業家開了一個座談會,在會上暗示,中國受到國際社會的孤立,外部需求靠不住了,「確認以內循環為主」。 國務院日前也出臺政策,從財稅等方面推動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自主化。不過,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指出,2019年中國半導體自制率約 15.7%,僅較 2014 年的 15.1% 微幅攀升,距離 2025 年自制率70% 的目標有很大的差距;預期到2024年,中國半導體自制率仍將僅約 20.7%。 而華為今年5月遭美國升級出口管制,9月中起將失去臺積電供貨,三星先前也傳出拒絕華為訂單。 但中芯國際在7月31日宣布生產的是28納米大芯片,對比國際上主要芯片代工商臺積電已大規模量產5、7奈米芯片,中芯的工藝落后三代制程,整體至少落后五年以上。 外界質疑,第一名的中芯國際都指望不上了,華為將如何走這條「南泥灣」生產自足的路? 此前,華為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導致其智慧型手機缺少Google等軟件服務,華為以自家開發的作業系統「鴻蒙」作為解決方案。不過,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公開表示,華為作業系統想超過Google和蘋果「可能不超過300年」。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