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約十天之前,華為在深圳的開發(fā)者大會上正式發(fā)布了鴻蒙OS,這次大會除了宣布鴻蒙OS開源之外,也在大會議程中舉辦了一個媒體并不關注,但十分重要的“編程大賽”。 編程大賽的活動很簡單,讓程序開發(fā)者用2分鐘編寫程序,以顯示鴻蒙OS對開發(fā)者的友好程度。 按照一位程序員的說法:“鴻蒙OS對開發(fā)者的友好程度決定了鴻蒙生態(tài)建設的難易程度,如果鴻蒙的應用和游戲建設相對簡單且能產生穩(wěn)定收益,就能夠更輕易的吸引大量程序開發(fā)者入駐,而這些程序開發(fā)者的能力水平就是鴻蒙OS未來能走多遠的根”。
![]()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華為為鴻蒙的物聯網接口建設了許多方便易用的“代碼集”。 按照更準確的說法,也可以理解為鴻蒙正試圖以軟件和硬件為切入點,用開源的方式建立一套新世界的物聯網標準。就像當年聯發(fā)科推出SOC一樣,鴻蒙的目標是讓現有硬件產品能夠“零成本”實現向物聯網設備的轉身。 只是,和高通已經初現輪廓的“物聯網布局”相比,鴻蒙這套標準的建設尚在早期階段,后續(xù)仍需大量資金投入和磅礴的運氣才能博得5G時代的一席之地。 畢竟,這個賽場上的對手,除了物聯網設備規(guī)模第一的小米,還有三星、蘋果、谷歌、微軟和高通等一眾科技巨頭在伺機而動。
![]() 這種私有化正在關閉后來者的通道。 只是,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那個并不成熟的“電視”成了這場巨鱷紛爭的“娛樂焦點”,我們普通人的安適,也成了這場標準化運動的最后妥協(xié)。 1 巨頭時代 “我們的芯片很好用,只是沒有錢去做華為和高通那樣推動標準化建設的資本,所以假如某個廠家要想使用我們的芯片,就必須圍繞這個廠家的產品,單獨做一套相互匹配的技術方案! “這樣的方案一兩個還行,一但客戶數量變多,這種匹配成本就會變得非常高,這幾乎封死了我們和許多小型公司的合作通道。因為對于絕大部分中小型廠家,把芯片拿過去,要想讓產品形成聯動,他們自己還要解決一系列的邏輯問題”。 這是8月9日,五矩研究社在參加上海人工智能展時,和一家物聯網芯片公司發(fā)生的對話。 按照這家國內芯片公司的介紹:現在的科技“進化”速度讓他們有些焦慮,產品方面不僅缺乏把產品依靠各種服務支撐砸成行業(yè)標準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即便是人才可持續(xù)性方面,因為芯片市場直接和國內外一線企業(yè)進行人才競爭,也讓他們這些小團隊在面對心儀人才時“力不從心”。
![]() “我們當下能給到的年薪大約在60萬,而華為和蘋果等公司卻可以出100萬甚至200萬。除了薪酬,巨頭企業(yè)還有更好的技術交流環(huán)境。小公司,如果不是暴利的企業(yè),現在連人才的持續(xù)性都是問題! 在這家芯片企業(yè)為人才焦慮的同一天,深圳的華為開發(fā)者大會上,華為產業(yè)鏈上1500位合作伙伴、5000名全球開發(fā)者卻在以鴻蒙為中心的標準建設上進行的如火如荼。 在開發(fā)者大會的介紹中,華為手機負責人余承東還透漏:“華為目前在170多個國家,15個數據中心,擁有91萬應用開發(fā)者”。這樣的人才儲備,為鴻蒙OS的物聯網建設打下了生根的基礎! 所以,當科技從競爭走向巨人時代,一個我們可能并未注意到的趨勢是:以華為、高通、三星、和蘋果為代表的技術型企業(yè),正在形成技術高地的絕對優(yōu)勢。 這一趨勢,曾得到了美國媒體Inc的數據支持。 據Inc2018年統(tǒng)計:2000年時,每年有15%到20%的小公司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中型甚至大型公司,但這一比重,在2017年時直接腰斬。 與此有關的另一組數據是:2000年時,每年有75%到80%的大公司保持著市場的龐大地位,但這一比例最近增加到89%。 讓超級企業(yè)保持優(yōu)勢的原因正在變多,據五局研究社了解,國外的一線媒體將這種趨勢歸結于兩點: 一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家企業(yè)的員工數量上限正在被打破。 企業(yè)內部溝通及工作的信息化,讓企業(yè)效率得到了充分提升。以前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競爭規(guī)則,隨著大象本身變的靈活,而走向了靈活大魚通吃的世界。 事實上,從一線公司的號召力來看,大象的體形正在隨著外圍支援者的增多,而變得抽象化。就像蘋果公司在2018年時只有13萬2千名員工,但蘋果的IOS系統(tǒng)卻擁有幾十萬開發(fā)者在以各種身份為蘋果工作。他們通過網絡,以陌生人的合作聯系在一起。 二是專利壁壘的保護,讓大型科技公司正在將“巨人的肩膀”私有化。 佐證這一事實的數據是,全球研發(fā)投入前十的公司也在全球專利申請中名列前茅,而隨著專利數量的累計,據美國Inc的另一組數據顯示,美國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正在急劇減少。 比如2G、3G和4G的核心專利基本被高通一家公司所把持,在絕對的壟斷優(yōu)勢下,即便在手機上搭載了自研基帶的三星和聯發(fā)科也依然需要為“網絡技術的使用”向高通付費。而進入5G時代,華為突入5G標準制定背后,曾經鋪天蓋地的報道早已反襯出了世界對華為的震驚。 所以,一個我們并不愿意承認的事實在于,當前的世界已經陷入了被巨型企業(yè)綁架的漩渦中心,他們才是左右人類科技走向和未來命運的內燃機與掌舵手。 以韓國為例,三星一家公司就占據了韓國整個國家GDP的四分之一,而在市場體量更大的美國,據財富雜志統(tǒng)計,上榜財富500強的500家美國大公司收入總和相當于美國GDP的65%。 據財富雜志2017年統(tǒng)計,世界500強企業(yè)基本只來自于33個國家,其中國與美國等131家用,中國的115家,日本51家、德國29家,巧合的是這四國也是全球GDP前四的國家。 所以,國家之間的科技實力競爭,已經走入巨頭時代,盡管這一趨勢對小公司極不友好,但時代的步伐不會因為仁慈而停下"理性"的腳步。 2 巨頭的沉浮錄——5G 2019年,盡管所有的數據表明,巨頭淪陷為中小型企業(yè)的概率正在變小,但讓世界變得更加恐怖的另一個趨勢是:隨著5G時代的開啟,大魚之間生態(tài)并不和諧,巨頭企業(yè)相互染指的布局,隨著競爭加速也在惡化。 據美國媒體Milfordasset統(tǒng)計,2008年和2018年全球市值前十的企業(yè)發(fā)生了如下變動。
![]() 而在2019年的當下,決定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誰主沉浮的最大契機和變量,就是華為、三星、高通和蘋果等一線科技巨頭集體押注的5G。 據第三方機構預測,到2030年僅5G帶來的物聯網規(guī)模至少會達到15萬億美金。 這一體量是當下手機市場的上百倍,所以考慮到與5G有關的不止物聯網,還有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新興市場后,5G以及與5G有關的一切也便成了重塑世界巨頭格局的必爭之地。 巨人間的戰(zhàn)爭要文雅許多,他們競爭高地的法則,是用燒錢的方式雇傭世界最好的人才,建立世界最好用的通用標準。 當標準通過,隨著大量專利的起效,后來者則只能甘當專利持有者的打工仔。 比如我們上一段提及的“高通稅”,以及一眾為高通賣芯片的手機企業(yè),他們與高通的關系從來都不是相互制衡中的合作,而只是高通的“線下分銷商”。 而坐擁專利,標準在手的高通,在2008年全面進軍手機SOC市場后,還曾利用通信專利優(yōu)勢,毫不費力的擊潰了當時手機SOC的強力競爭對手德州儀器。 高通之外,手機芯片領域的ARM Holdings、電腦芯片市場的英特爾以及光刻機市場的ASML控股都屬于自己市場的標準制定者。 據華為曾在自己的宣傳片中提及: “造芯片不難,但現在全球的移動應用99%都是ARM的指令集編寫的,我們要想脫離ARM造出可用的芯片才是難事! 所以,當全球確定某一標準后,任何創(chuàng)新者的“標新立異”都等于與全球的規(guī)則對抗。而標準專利或話語權的最多持有者,則可以在這一標準廢除前始終立于不敗之地,躺著賺錢以及用賺到的錢積累更多的人才,建立下一代標準。 而這便導致了一種“理性規(guī)則”下世界走向巨人時代的“非理性”沖突,我們追求多元化和豐富多彩的世界,但便利和逐利正在扼殺世界的多元化進程,而讓人類向著單一的世界前進。 事實上,全球標準的數量要遠比我們認知的更多,據一位知乎網友分享: 國內一家汽車基礎芯片的生產商曾經做出來一個世界領先的零件,但這個零件完成后國內的所有車廠卻無人采購。公司上門詢問后,車廠的統(tǒng)一回答是不敢用。 不敢用的原因不是芯片不合格,而是汽車制造時,汽車上的零件參數標準都是照抄國外的,企業(yè)不知道這些零件的參數為什么要設置成這樣,一旦換了新設計的零件,害怕有些參數不一樣會出什么問題。 以至于這家公司只能先申請成為外國大廠的供應商,交筆錢拿到通用和大眾去做測試,等到通用和大眾先采用了,國內公司才敢采用。 通過這樣的小事背后,標準的普及度和重要性足以可見一斑。 所以,回看今年8月9日,華為在開發(fā)者大會上對物聯網標準建設的宣言,以及三星、蘋果和高通過去幾年對物聯網的布局和探索,這場圍繞幾家巨頭的新游戲,其實早在2016年就已經啟動。 若非中間蘋果對高通跳反,高通公司在中國及歐洲市場接連受罰,2018年又遇到收購恩智普失敗的阻礙,怕是今天的布局下華為、三星和蘋果都只能跟著高通走。 但巧合的是,5G風口當下的華為、三星、蘋果和高通,四家企業(yè)的日子都不好過。 3 標準之爭的攤牌與制衡 基于全球廠家在5G基礎技術上的布局與實力,5G與物聯網本是一場華為、三星和高通公司之間的三國殺。 但隨著蘋果今年7月26日花費1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基帶業(yè)務,產品立身的蘋果最終也憑借著不算掉隊的基礎技術擠進了這場5G的標準之爭的四神之位。 和另外三家相比,蘋果公司的重心一直是以產品創(chuàng)新做為驅動,而另外三家都是技術驅動型的企業(yè)。所以,在物聯網芯片、通信標準以及5G的研發(fā)投入上,蘋果的比重也是三家里面最少的。
![]() 2019年是5G元年,但這個元年在今天錯綜復雜的時代背景下,讓5G前夜梭哈在物聯網標準化上的戰(zhàn)局要遠比我們看到的更為復雜。 以華為為例,2019年7月31日,華為發(fā)布了2019年上半年數據業(yè)績,其中以手機為主要產品的消費者業(yè)務收入達到了2208億元,占到了華為整體營收的55%。
![]() 但這一數字因為包含華為第一季度的暴漲紅利,所以剔除第一季度的數據之后,華為手機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增長實際只有8.3%(去年同比增長率是40.9%),而這其中國內市場為華為貢獻了62% 的出貨量,海外市場暴跌。 手機作為華為消費者業(yè)務的代表,雖然不是華為的利潤重心,但卻擔負著華為布局物聯網的先鋒兵使命。而從華為最近兩年的財報數據來看,盡管華為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經下降。 對此,華為內部其實也早有察覺。 比如在今年上半年財報發(fā)布后,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五月份之前,華為收入增長較快,‘實體清單’之后,因為存在市場慣性,也取得了增長,但華為面臨的困難依然很大! 和華為一樣境遇的是三星,今年第二季度財報發(fā)布后,三星在手機市場實現逆勢增長,一直穩(wěn)居世界老大的位置許久之后,除了華為這個挑戰(zhàn)者之外,也再難看到新對手。 只是,今年7月隨著日本與韓國爆發(fā)貿易沖突,日本對韓國的半導體和屏幕產品進行關鍵原材料禁運后,三星的半導體業(yè)務立刻受到了重創(chuàng)。 據悉,三星在2018年的利潤有71%來自芯片銷售。過于依賴芯片產業(yè),讓三星利潤受挫背后,可能直接動搖三星在全球研發(fā)投入第一的霸主地位,以及其在5G標準布局上的后續(xù)投入。而在此之前,韓國憑借三星的發(fā)力,領先全球實現了非獨立組網的5G建設。
![]() 比如,蘋果的利潤構成過于依賴手機銷售帶來的直觀利潤,而從歷年的全球手機出貨量報告來看,缺乏創(chuàng)新的蘋果,其手機下滑已成定勢。 為此,資本市場的反饋最能說明一切:去年蘋果最高市值1.12萬億美元,但進入2019年后,蘋果的市值一直都在萬億美元以下徘徊,甚至5月份曾跌至8000億美元的區(qū)間,而股價暴漲暴跌背后,難掩市場對蘋果公司在未來的擔憂。
![]() 高通真正的收入來源源自對所有移動網絡設備的“高通稅”,所以即便出現全球所有手機廠家都不采用高通SOC的極端情況,高通公司也依然能在別人制造的電子設備上繼續(xù)收稅。 和高通專利進行過對抗的公司有兩家典型的代表,魅族和蘋果。 其中魅族曾經以為可以使用聯發(fā)科的SOC繞過高通,但最終在2018年乖乖交齊了罰款;而蘋果憑借自研處理器以及與英特爾合作避開高通,但最終在2019年的和解證明:蘋果不僅補齊了高通曾經受到的“委屈”,還為高通股價平添了一把薪火。 4 高通與華為的標準戰(zhàn) 高通這家體量最小的公司,霸道至此的原因,則在于高通是5G的真正主導者。 這種主導地位,給了高通使用5G標準的最大自由權和話語權。比如在高通的物聯網布局中,汽車作為當下物聯網的重要一環(huán),高通已經擁有不低于30億美元的芯片訂單。 而圍繞高通汽車聯網系統(tǒng)進行二次編程及設備生產的公司,如今已經和當年手機市場一樣初具完整的模樣。這一速度,比起華為剛剛成立車聯網部門的動作,終歸要快了不少。 據為高通進行汽車車載系統(tǒng)開發(fā)的技術人員介紹:高通在手機及通信領域的常年積累,為高通攢下了不少可以平移到其它非手機設備的底層技術,比如AI、基帶、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和設備安全狀態(tài)監(jiān)測等等。
![]() 據高通高管曾在去年的一次采訪中透露,高通目前的物聯網建設主要圍繞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進行打造。 硬件方面,在主打的NB-IoT、eMTC的調制解調器中做了ARM Cortex A7微控制處理器,并集成了操作系統(tǒng)。 軟件部分,高通做了LTE IoT SDK,包括API和軟件層。簡單來說就是把開發(fā)系統(tǒng)需要的功能都進行了打包,使開發(fā)人員可以簡單上手、易于操作。 而結合高通過去的動作來看華為,華為在開發(fā)者大會鴻蒙OS上所做的事,其實是高通標準化動作的進一步延伸。 和高通相比,華為因為擁有手機、電腦及物聯網設備這一終端優(yōu)勢,所以華為上來后直接做了標準化更高的鴻蒙OS,并通過海思的硬件配合,試圖打通萬物互聯互通的“鴻蒙”法則。 據一位技術人員介紹:因為華為在海思和鴻蒙之間跨越的流程更多,所以華為做的事,比高通更難。需要華為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都是高通現有物聯網動作的數倍不止。 以目前的動作來說,高通的物聯網更多在B端,而華為的物聯網更多兼顧了B端和C端兩個市場,在進行同步推進。 所以,表現在物聯網的布局速度和深度上,高通更快也更深,而華為則更穩(wěn)也更全。 事實上,為了給鴻蒙OS這項宏大的工程提供動力,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公布后,華為也順便宣布了預計投入1200億作為研發(fā)經費的計劃。 而在硬件廠家的標準之爭打得火熱的同時,微軟、亞馬遜和臉書等互聯網公司也并沒有在這場5G盛宴中坐以待斃,而是通過雄厚的財力紛紛押注云計算和AI等5G前沿技術,埋伏著硬件巨頭的數據生意。
![]() 因為2010年至今,互聯網并購潮之后,網絡服務的競爭早已先于5G的硬件世界,提前走向了巨頭的“數據”標準時代。而我們每個人的價值,不過數據庫中所為自己對應的“宅男、二次元、直男、直女”這樣或那樣的標簽。 所以,伴隨巨人世界標準化一起到來的,還有我們個人的標準化與生活的標準化。 5 不可抗拒的命運 這個世界正在標準化,不管我們承認與否,手機品牌的選擇正在變少。從曾經的百家爭鳴,到如今的華米Ov,最多再加個蘋果、三星和魅族就已經是我們正常人在身邊觸及手機品牌的極限。
![]() 大約是上周的某個時候,我們曾和一名制造業(yè)的高管探討過如下內容: 宅石頭:華為用百萬年薪雇傭人才的事情,你們怎么看? 高管:大概只有大企業(yè)才能出得起這樣的薪酬,曾經華為在做校園宣講的時候,他們講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大致是說2000年的時候,一位中國高校的校長拉著華為人的手說,感謝華為為國家挽留下了這些人才。 宅石頭:但華為這樣的企業(yè)太少了,這意味著人才本身也在走向標準化。 出于薪資的考慮,但凡有點實力的新人盯著的都是那幾家企業(yè)。而這幾家企業(yè)所需要的人才標準,也就漸漸成了社會上對“人才”加工的刀具,最后砍來砍去,也就成了大家所期許的“完美”樣子。 當然,這是科技走到現在的必然命運。人人都在一個經濟社會里追求理性,但理性來理性去,大家都很難找對真正理性的路。 事實上,從這樣或那樣的已知事實來看,盡管我們向往多遠的世界。但世界并沒有向著多元化前進,而是如同當年麥哲倫登陸新大陸所開啟的資本時代一般,依然向著“理性且單一”的世界進化著。 而身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也只是在自己認為的“不標準”規(guī)則里,用著不與理性“沖突的舒服”的方式,匍匐的前進著。 大概,千年過后,如若我們尚未走向自我毀滅的邊緣,我們都會生活在一個叫做科技之盒的匣子里,慢度一生。畢竟,那是標準之戰(zhàn)結束百年之后,除卻《寄生蟲》的悲劇之外,人類所能選擇的最舒適人生。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yè)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chuàng)業(yè)、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創(chuàng)業(yè)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