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暴風和樂視的競爭由來已久,而近年來樂視異軍突起,后知后覺的暴風去年開始奮起直追,欲成為“樂視第二”。可它的路走的有些踉蹌。 “今天,我們正式宣布成立暴風科技集團,并提出全新使命‘為世界創造新娛樂’以及‘以創造者為本’的新價值觀。暴風很幸運今天能夠站在這個新起跑線上,為全世界人們創造新的娛樂生活。”暴風集團今年4月發布的這份2015年年度報告,被網友戲稱為“最牛的年度報告,沒有之一。” 在報告中,暴風集團指出,2015財年暴風科技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上漲313.23%,暴風魔鏡市場規模在中國乃至世界已經達到絕對領先。
對于這份報告,熱心的網友給出了耐人尋味的神回復:“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樂視網,沒有暴風科技將會是多么的寂寞啊!”話中深意,令人玩味。 暴風和樂視的競爭由來已久,而近年來樂視異軍突起,打通了平臺、內容、終端和應用,初步構建了完整的互聯網生態。后知后覺的暴風去年開始奮起直追,欲成為“樂視第二”。可它的路走的有些踉蹌。 暴風的“生態聯邦”構圖 “我們不太想打造一個暴風帝國,我們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生態模式,讓生態里的人和企業都擁有獨立發展方向,將來還可獨立上市。”2015年8月,在提出“DT大娛樂”的概念之后,暴風科技CEO馮鑫又拋出了一個新詞:生態聯邦。 “生態”毋用多言,“聯邦”則可以英美國家的聯邦制為參照進行解讀。這兩個詞結合理解,即每個單獨的生態圈聯合在一起,組成生態聯邦,每個生態圈既是獨立發展的個體,又和其它的生態圈相互關聯,聯邦的中心則是暴風科技。 據了解,目前暴風集團的“生態聯邦”版圖主要由暴風魔鏡、暴風秀場、在線視頻、暴風TV以及暴風文化這五大業務群構成。總結下來,暴風的“生態聯邦”具體特點有二: 一是生態內企業獨立發展,如暴風幫助秀場、TV等公司尋找合適的結構和團隊成員,分拆或建立獨立公司發展,每個領域的業務都保持高獨立性;二是遵守“同類唯一”原則以及“同類優先”策略。“同類唯一”即當暴風支持某項業務之后,便不再支持其他同類業務,而對于游戲業務等,則施行“同類優先”策略,生態內的合作伙伴要對暴風進行優先支持。 在馮鑫的構想中,暴風科技可以為暴風魔鏡提供品牌價值;能將海量視頻內容和用戶引流到TV用戶;為暴風秀場提供海量視頻內容和用戶;并且還能為在線視頻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在各個板塊擁有充足的生態支持和獨立的成長空間的同時,整個生態內相互支持,形成暴風“生態聯邦”。 表面成績光鮮,卻難掩危機 整個生態聯邦中,最令人關注的莫過于暴風魔鏡。VR是暴風所有新故事的起點,作為國內最早入局VR的企業,暴風可謂是嘗盡了資本市場的甜頭。暴風VR業務在整個暴風生態中的表現也并不遜色。據暴風官方統計,目前暴風魔鏡銷售量已有近30萬臺,日活用戶近2萬人,在全球有將近100萬用戶。 即使是如此亮眼的成績之下,也難掩暴風VR的危機。按照暴風公布的數字,魔鏡從第一代到第三代,日均活躍用戶值從1萬增長到3萬多,用戶使用時間從6分鐘增加到34分鐘。 “以暴風眼鏡的硬件水平和內容看,這些數字是沒有意義的。”業內相關人士表示,“這個市場巨頭太多,比起來暴風的先發優勢不太具有意義,那些已經卯足勁的大公司等到市場成熟,搶奪市場輕而易舉。”看得出來,市場對于暴風VR的實力,并不樂觀。 相比于暴風VR的知名度,去年7月才成立的暴風TV名氣則要小很多。2015年12月初,暴風超體電視正式發布。學習競爭對手樂視的硬件+生態玩法,暴風TV實行“硬件+軟件+服務”以及線上、線下一體的模式。 暴風TV把“硬件+軟件+服務”稱之為鐵三角組合。但其本質和樂視的生態玩法并沒有什么區別。可惜的是,樂視早已占據了互聯網電視市場的大半邊天,加上傳統電視廠商的市場份額,留給暴風的機會并不多。此時進場,恐怕是為時晚矣。 暴風秀場是暴風在今年三月份上線的3D娛樂直播平臺,欲借助在VR方面的實力,打造不一樣的視頻秀場和社交服務。但是在秀場業務領域,競爭的激烈也是顯而易見的,9158、YY、網易、百度等多數互聯網大頭都已進入。 在主播資源,以及流量導入這兩大核心競爭力方面,暴風似乎也沒有什么優勢。主播資源,9158已有幾十萬計,而流量資源,暴風如何敵得過百度?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據業內人士觀察,暴風秀場自上線以來,表現平平,據年報數據顯示,2015年”風秀科技“凈利潤為零。 熱衷于向競爭對手樂視“學習”的暴風,除了粗糙的復制樂視生態玩法,在商業模式以及產業布局邏輯上,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創造和新意。以至于在回答“暴風和樂視的區別”這樣的問題時,暴風CEO馮鑫除了泛泛而談地說了產業布局時間先后不同等等,并沒有講出什么實質性區別,最后卻落腳為“暴風對互聯網重視程度更高”。 “馮鑫認為他們一年把樂視四、五年的事都做了,這個不能證明暴風有多牛,只能說明,這個故事太廉價。”某科技大佬感慨到。 急于求進:暴風的躁動和不安 仔細觀察暴風的生態布局,進軍影視、游戲、體育等行業,想快速構筑起完整生態圈,實現它的全球“DT大娛樂”戰略,看起來氣勢洶洶,雄心勃勃,但事實上后勁不足,各大業務捉襟見肘。業內人士評價暴風目前狀態“硬件虧損,內容無望,體育沒影”。急于求進的背后是暴風面對市場環境變革的躁動和不安。 2016年3月,暴風欲斥資31億收購稻草熊影業等進軍影視領域,后被證監會否決,原因是標的公司盈利能力尚不確定。收購受挫后,暴風發布公告,將與關聯方暴風鑫匯、呂寧、王原四方共同投資1000萬元設立暴風影業。業內人士認為,暴風自建影業公司更多是無奈被動之舉。 影視行業的競爭更是如狼似虎,各路資本瘋狂廝殺,BAT巨頭無一不涉足布局。暴風影視能否突出重圍,殺出一條血路,還頗令人擔憂。 翻看暴風集團近兩年公告,可以看到暴風進軍的行業,如體育、秀場、產業基金等等,無一不是市場上炙手可熱的行業,但至今為止,暴風在各大產業上的布局,都并未讓人們看到實質性進展,生態依然是鏡中花、水中月。 以暴風體育為例,暴風在公告中指出與關聯方合計投資1億元設立暴風體育,暴風集團將出資1990萬元,占股19.9%。但是,當前工商登記資料顯示,暴風體育的注冊資本僅為1000萬元。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暴風體育成立發布會當天,暴風體育COO趙靜坤公開稱暴風體育已與體奧動力達成合作,獲得2016-2017賽季中超聯賽新媒體轉播權。
而當天下午體奧動力發布官方聲明稱:“樂視體育為2016-2017賽季中超聯賽新媒體獨家合作伙伴,是唯一擁有全部240場比賽的新媒體平臺。暴風體育僅擁有每輪一場比賽(央視直播場次)的權益,其中暴風體育為PC端及移動端。”不難看出,暴風體育并沒有相應版權。 “在各大熱門產業跑馬圈地的暴風,雖然股價光鮮無比,但有些年份的凈利潤卻要靠變賣資產來獲取。”某業內人士表達了自己對于暴風近年來進軍各大產業的看法。 據暴風官方發布的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暴風集團獲凈利潤1.73億元,同比增長313.23%。表面上看似無限風光的凈利潤增長,但事實上跟經營相關的凈利潤僅有0.54億元,1.73億元的凈利潤里,非經常性損益達1.19億元。 結語 有人評價暴風集團CEO馮鑫是將互聯網的故事講到極致的人,因為他每一個故事的切入點,都與當下最熱門的產業息息相關。也有人評價馮鑫帶領下的暴風“務虛能力十足”。且不說這些評價是否過于偏頗,但從眼下的現實來看,不管是在商業模式還是企業布局來看,暴風確實并無過人之處。 “所謂的‘生態聯邦’,說白了其實就是暴風要收一批小弟,自己來當盟主。”某知名分析人士分析到。而令人不安的是,這種模式大多時候是弱者和弱者的聯合,但是在互聯網行業歷史上,弱弱聯合,幾乎很難成功逆襲。“二流企業組團就以為能和主力企業抗衡,暴風這個夢做的有點大!”有人直言到。 即使對于暴風,業內人士有諸多唱衰和批評,然而資本對于暴風的青睞好像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8月7日,暴風TV宣布獲得2億元A輪融資,此次融資完成后,暴風TV估值將達20億元。這是否意味著,資本對于暴風的未來發展還是有所期待?如此看來,馮鑫“生態聯邦”的故事至少眼下還可以繼續講下去罷。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