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于,AI第一股要來了。 8月26日晚間,曠視科技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說明書,首次揭開了AI獨角獸的神秘面紗。 星辰大海,永不言棄。“人工智能在今天看起來是個熱門領域,但是在曠視成立之初的2011年,卻是不折不扣的「寒冬」。那時看好其前景的人寥寥無幾。”曠視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印奇在公開信寫到。 成立8年,估值40億美金,曠視科技掀起AI獨角獸上市序幕。一直以來,商湯科技、依圖科技、曠視科技、云從科技“四巨頭”虎視眈眈,誰都想搶先IPO。毫無疑問,一旦先于對手上市,企業一定會在行業內確立更高的行業知名度掌握足夠的市場話語權。 如今,曠視科技打響IPO第一槍,AI獨角獸上市潮也許要來了。 AI天才少年創業 抓住AI熱潮一躍成為獨角獸 曠視科技的創始人印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才少年,從小學開始就像一路開掛。 高中沒畢業,印奇就通過了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的名額。但是在高考中,印奇依然獲得了680多分的高分,順利地進入了清華大名鼎鼎的“姚班”。也正是在這里,印奇收獲到了曠視科技的另外兩位創始人——唐文斌和楊沐。 從本科開始,印奇便在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開始了半工半讀的歷程。然而真正驚人的是,從那時開始他便已經開始接手重大項目,為微軟研發了當時核心的人臉識別系統,后來被廣泛應用在X-box和Bing等微軟產品中。可以說,本科期間與人臉識別的結緣,便是后來印奇創業神話的真正原點。 “我要在這個領域做出點成就”。印奇將自己的想法告知好友唐文斌與楊沐,兩人一聽也是激動不已。就這樣,2011年10月,三人成立了曠視科技。 2014年,Face++的識別率已經達到97.27%,連續收獲FDDB、300-W、LFW三項國際評測的冠軍,超過Facebook的97.25%,扎克伯格對于曠視科技也只能甘拜下風。 彼時正值AI熱潮興起,曠視科技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企業。對于印奇,各種榮譽紛至沓來。在2017年福布斯頒布的“30歲以下青年領袖榜單”中,印奇被排在了科技企業家榜中的首位,并入圍第九屆“中國青年創業獎”。而曠視科技也成為國內人臉和圖像識別技術水平最高的公司。 曠視科技不但吸引了各路資本的追捧,也成功俘獲了馬云的芳心。這一幕堪稱經典:2015年3月15日,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在德國開幕,馬云在開幕式上親自向德國總理默克爾演示了基于曠視科技人臉識別的支付技術。 解讀招股書: 拿下人臉識別市場逾60%份額 和阿里巴巴的成功合作,讓曠視科技的名聲大噪,其他客戶也蜂擁而至。 曠視科技以Face ID按調用量計費的方式向客戶收費。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已經為超過1100名企業客戶提供Face ID解決方案,每天平均處理客戶約240萬個Face ID驗證請求,較去年同期Face ID請求增加123.3%。 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在云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市場逾60%的份額。其中,2018年在中國制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超過70%使用了曠視科技提供的基于人臉識別的設備解鎖解決方案,小米、OPPO、vivo均是其重要客戶。
![]()
![]() 除了人臉識別,曠世科技已經開始運用其掌握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業務范圍拓展到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領域。 2019年初,曠視科技宣布戰略升級,將公司名稱從“Face++”改為“MEGVII”。基于自主原創的深度學習系統Brain++,打造基礎層核心技術力AI Engine。同時基于感知、控制、優化等方式實現人、物、場的數字化,構建平臺層核心產品力IoT OS,發布業內首個AIoT操作系統——河圖(HETU)。最終通過AI+IoT賦能傳感器、機器人、個人終端等標準化硬件,實現應用層三大AIoT場景——以城市傳感器為核心的城市大腦、以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零售為核心的供應鏈大腦、以手機為核心的個人生活大腦的規模化商業落地。 正如印奇在公開信中所說的,他堅定地認為物聯網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而曠視科技的愿景是構建連結及賦能百億物聯網設備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估值40億美金 最大股東阿里持股30% 雖然如今AI是炙手可熱的風口,但是在曠視成立之初的2011年,卻是不折不扣的寒冬,那時看好其前景的人寥寥無幾。 一手創建了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李開復,很早就非常看好AI,而印奇恰巧又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過。于是,曠視科技早期獲得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的投資就順理成章。 此后隨著人工智能的熱度不斷上升,曠視科技的融資節奏越來越快,融資金額越來越大,估值一路飆升。根據公開信息,在2019年5月完成7.5億美元D輪融資后,曠視科技估值已達40億美金。 就在曠視科技剛剛宣布完D輪融資消息不久,卻被曝出發生多項工商信息變更,變更后該公司最大股東為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持股75%。天津聯想之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云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納遠明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貝眉鴻科技有限公司從股東退出。這一度引發業內人士猜測紛紛,甚至有業內人士爆料,人工智能領域一獨角獸公司涉嫌購買營收數據,被投資方們看破導致紛紛退出,將矛頭直指曠視科技。 曠視科技對此回應是“惡意炒作”,但并未透露出其是在為上市做準備。如今隨著招股書的披露,真相水落石出:不僅螞蟻金服、創新工場、聯想等原有股東沒有退出,反而阿里是曠視科技的最大股東持股29.41,其中螞蟻金服持股15.08%,淘寶中國持股14.33% 。
![]() 因此,阿里更強調將AI技術應用到商業場景之中。也正是螞蟻金服給曠視科技提供了一個掃臉支付的應用場景,才讓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從技術走向落地。 AI獨角獸上市潮來了 此前,不斷有AI獨角獸將要上市的消息傳出,近段時間更為頻繁。 日前有消息稱,云從科技,已經計劃明年上半年申請科創板上市,披露估值達200億元人民幣。除此之外,云知聲在7月初也已經和中金公司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擬在科創板上市;優必選更是已經完成招股說明書的主要編寫。 如今隨著曠視科技招股書的提交,終于有一家AI獨角獸率先邁出實質性的一步,有望成為AI第一股。顯然,對于AI企業來說,尤其是計算機視覺四小龍(商湯科技、依圖科技、曠視科技、云從科技),如果誰能先于對手完成上市,一定會在行業內確立更高的行業知名度掌握足夠的市場話語權。 所以,關于上市之爭,誰能拿下人工只能領域第一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家,其他AI獨角獸對于上市仍然很安靜。商湯科技被稱為“融資機器”,最近一次披露的估值已達45億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早在2017年11月,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計劃最早在2018年進行IPO,但是到現在商湯科技都沒有任何動作。 估值高,同時又盈利能力不足,一旦登陸資本市場是否會出現倒掛的情況難以保證,這可能也是一部分AI獨角獸選擇觀望的一個重要原因。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在接受媒體采訪中表示,盡管人工智能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風口,但這并不意味著收入的爆發,主要因為眼下的技術還不能達到行業應用的水平,技術整體還有待優化。 但隨著AI技術在各個商業場景逐漸落地,應用逐漸成熟,AI企業的盈利問題終將得到解決,已經有AI企業宣布營收由負轉正。 無論怎樣,AI獨角獸已經開始朝著IPO躍躍欲試。可以預見,一場AI上市潮將到來。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