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絡上關于紅米 K30 Pro 的消息已經非常多了,有的來自與官方,有的來自于小道消息,把現有的消息大致綜合一下,即使不看發布會,關于這款產品各個方面的東西我們也基本上能了解個八九成了。 現在距離它的發布日期已經相當近,這款產品即將在 3 月 24 日,也就是后天正式發布,對它感興趣的朋友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下發布會,時間不是很充足的朋友在發布會后看看價格就好。 ![]() 雖然盧偉冰在微博表示發布會上還有很多可以說的東西,但紅米 K30 Pro 本身只是個性價比旗艦,而且小米發布會的內容大部分時間也基本就是圍繞著手機的各項配置一步一步展開,把所有的信息更加細化地展現給消費者,以拉長發布會的時間。 實際上最后把發布會的內容濃縮一下,其實還是這些東西,官網上的幾句話、幾張圖,附加一個參數表,基本上就能很好地概括發布會的內容了。所以除非是真的很感興趣,同時 3 月 24 日下午 2 點你有大約一兩小時的空閑時間,那么發布會可以看看,否則不是很有必要。 隨著國內廠商越來越喜歡做這種「高管泄密」、「提前劇透」的預熱,在發布會前就提前滿足消費者對新機的好奇心,發布會給人的感覺確實是越來越不重要了,外觀上、硬件上的驚喜在發布會前就提前釋放了,整個發布會看下來,就感受而言可能更多是廢話連篇,而不是「WOW, AWESOME」。 ![]() 雖然紅米此前已經實現了 LCD 屏的屏下指紋,但是由于這個技術在時間上比紅米 K30 Pro 的研發更后,所以最終會應用這個技術的產品并非是紅米 K30 Pro,這意味著紅米 K30 Pro 并沒有辦法借助 LCD 沖上更高的刷新率。 相反,使用了三星 AMOLED 的紅米 K30 Pro 相較于市面上的旗艦機不但沒有刷新率上的提升,反而是大開倒車回到了 1080p@60Hz。假如紅米 K30 Pro 的價格非常低,這個開倒車的舉動并不是不能理解的,畢竟成本限制卡在那,90Hz 的屏幕相較于普通的 60Hz 屏成本多少還是要高一些。 假若紅米 K30 Pro 的價格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低的話,那么這個點將會是它和競品做橫向對比時比較尷尬的一點了,畢竟這年頭高刷新率是廠商和消費者都比較看重的點,但小米卻很意外地選擇在這里下刀,以拉開這款產品和小米 10 的差距。 實際上紅米完全可以給這款產品上 90Hz 屏幕,只是他們「并不想這么做」而已,其背后的原因要么是為了制造價格驚喜,要么就是為現在風頭正盛的小米 10 讓路,畢竟紅米 K30 Pro 的綜合配置稍微高一些,它的發售就可能會沖擊到后續小米 10 的銷量,站在小米的角度,小米會更希望小米 10 多賣一些,而紅米 K30 Pro 這款主打性價比的產品很可能相對而言是更沒什么利潤的。 ![]() 就筆者個人的思維而言,外觀對于消費者的購機選擇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尤其是本身就打算購買性價比產品的消費者,他們相較于那些目標是真旗艦機的消費者更加不重視外觀。能夠讓這些消費者放棄紅米 K30 Pro 而加錢選擇小米 10 的一個強硬理由就是紅米 K30 Pro 在某些重要的硬件參數上和小米 10 有差距,在紅米 K30 Pro 上體驗就是要更差,而在小米 10 上體驗就是要更好。 在這樣的差距下,哪怕是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只要其經濟能力允許,他多少都會考慮一下,是否要加錢買更好的,畢竟這決定了接下來很長時間自己的手機使用體驗。 對于屏幕這個點來說,外觀自然不可能上雙曲面屏,這是其在小米整個產品體系中的定位所決定的。作為 AMOLED,分辨率自然不可能閹割,這么一來能做出犧牲的基本上就只有刷新率了。 從這一層面來說,60Hz 這個點基本是小米為了給小米 10 讓路而特別做出來的,給消費者制造一個選擇上的門檻,或者說難點。雖然小米的產品仍然還是相對而言比較良心的,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這一代的東西,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小米的產品已經沒有他們早期產品那般淳樸的氣息了。 至于小米在微博上提到的屏幕素質,可以向你打包票的是,所謂的「屏幕素質」繞不開色彩和亮度這兩塊,筆者認為對于這樣的產品小米不太可能再去專門做校色,屏幕素質應該主要體現在 E3 發光材料的高峰值亮度和廣色域上,在當下這已經不算什么突出的參數了。 ![]() 雖然同屬于一個系列,紅米 K30 Pro 的外觀和紅米 K30 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正面紅米 K30 Pro 使用的是一個邊框控制得非常好的、超高屏占比設計,為了保證手機良好的正面觀感,小米并沒有和其他廠商一樣再走打孔屏的路線,而是為了突出其差異化使用了升降式前攝。 升降前攝的元件體積不算很大,但是在手機內部相機模組 + 馬達還是占據了不小的空間。不過這對紅米 K30 Pro 來說問題不是很大,因為紅米 K30 Pro 的主板采用了三層主板的設計(兩塊主板之間加了一塊轉接板)。 前攝位置從正面看是在機器的左側,在升起之后小米可能是為了突出一些不同在前攝模組的兩邊做了兩個薄荷綠的燈帶。 雖然看著是炫酷,但實際上在筆者看來這種「細節創新」不是很有必要,而且這個是有色燈帶,它也起不到補光的作用,純屬裝飾。如果這個燈效是有獨立開關的,那么筆者一定會選擇關掉它,而不是一直開著它。 ![]() 這一次小米給紅米 K30 Pro 也準備了高低兩個配置不同的版本,二者的差距應該主要會體現在相機上,高配版本的相機有所不同,被稱為是「變焦相機」,這個版本也是被特別命名成了「變焦版」。 當然,這里的「變焦」自然不是真變焦,他們還是通過各個定焦相機互相配合,軟件對相機的畫面做數碼裁剪實現的等效光學變焦。 后置的四攝這一次也是做成了一個「奧利奧」造型,相較于此前的「投幣機」要好不少,主攝使用的是 IMX686,沒有多大的懸念,從硬件來看,紅米 K30 Pro 的相機配置是被小米精準地卡在了紅米 K30 和小米 10 之間,作為日常使用,實際的拍照效果不會差。 相較于紅米 K30,由于紅米 K30 的相機配置出了主攝外其他三攝都相當一般,在紅米 K30 Pro 上,雖然同樣是四攝,且主攝是一樣的,但是其拍照方面的提升會比較明顯。這還只是純相機模組這一塊的硬件提升,不包含高通驍龍 865 的新 ISP 以及算法層面的加成,在筆者看來,比較重視的拍照的朋友可以更多地關注紅米 K30 Pro。 ![]() 和之前的紅米產品一樣,紅米 K30 Pro 也是主要以核心硬件為賣點,高通驍龍 865 + UFS 3.1 + LPDDR5,一樣不差,散熱配置相對而言不算很豪華,但應付高通驍龍 865 的常規發熱是足夠的。 對于網友比較在意的耳機孔、紅外遙控這兩個點上,小米也安排上了。線性馬達也有,雖然是 Z 軸的(這種檔次的機器基本上無緣 X 軸線性馬達),但是總比用普通馬達的體驗要好一些。 電池容量 4500mAh,充電功率 33W,相較于紅米 K30 的提升幾乎可以忽略。在這一層級的產品里,這個充電功率屬于中規中矩,4500mAh 電池基本滿足高通驍龍 865 的功耗,對于紅米 K30 Pro 來說,這一方面沒什么太大問題,很常規。
![]() 若要說有什么遺憾的話,看來看去說實話筆者也就只能挑出兩點,第一是沒有無線充電,哪怕是 10W 的慢充都沒有,第二是揚聲器只有一個,沒有配備立體聲揚聲器。 不過對于這個價位的產品來說,小米也必然不會把這兩點給配上去,因為如果加上一個無線充電、加上立體聲揚聲器,那么這款產品和小米 10 之間的差距又縮窄了,這不是小米想要的。 小米想要的是營造這樣一個落差,讓你會有通過加錢獲得完整體驗的想法,讓這款產品在走量的同時不影響小米 10 的銷售,甚至給小米 10 帶來一定的銷售增長(讓等等黨們出手)。 綜合看下來,紅米 K30 Pro 總體上就是一臺中規中矩的旗艦機,和他們的數字旗艦一樣,產品也很平凡,沒有突出亮點。 很多媒體可能不會注意到的是,這款產品一定程度上是小米順應網友的購機思維打造出來的東西,其實你可以發現這款產品的很多細節點小米曾經都在微博上公開調研過,好幾個調研的結果都體現在了這款產品上,比如說呼聲很高的耳機孔、紅外遙控、NFC 等這些點。 相較于其他廠商的產品,撇開價格,這會是紅米 K30 Pro 比較大的一個優勢,網友喜歡什么,它剛好有什么,而其他產品未必能做到紅米 K30 Pro 這么對線上消費者的胃口。 關于價格,先抑后揚已經是小米慣用的手法了,最后出來的價格不出意外應該還是會有一定沖擊力的。同樣是高通驍龍 865,通過調整相機配置和對硬件進行一定程度的閹割,綜合成本是能夠降下去很多的,更別說小米 10 其實價格還沒有定到一個最低點。 所以紅米 K30 Pro 一出多半會是一片真香,不過正如上文所說,「香」其實和小米良不良心關系已經不是很大了,這更多是小米根據當下市場、根據這一層級消費者的特點特地營造出來的,一切其實都在小米的掌握之中。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