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唐金燕/張靖超/北京報道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圍繞5G展開的新基建投資建設已經開始落地。 “去年制定任務的時候并沒有想到今年疫情的影響,所以今年任務還是比較吃緊的。”一名廣東移動的內部人士李瑞(化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道。 但另一方面,某家設備商的一名內部人士耿明(化名)也對本報記者感慨:“本來認為疫情可能會推遲5G的招投標的工作,現在看來非但沒有推遲,而且是提前了。” 而這也是可能受近期被頻繁提起的“新基建”政策影響。早在2018年年底,“新基建”的概念就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被提出,其中涉及5G 、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過當時批復的項目大多數還是軌道交通項目。近期,疫情再次將聚焦點轉移到“新基建”上來,這一次,5G網絡的建設已經被列入了“加急列表”。 目前,中國移動已在核心網、承載網、無線設備(基站)等方面全面開展招標。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已開展對無線設備的招標工作。 運營商的5G網絡建設具有提振相關產業鏈的作用,同時,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作用下,也促使運營商加速向to B業務轉型。 投資建設周期將長達數年 5G基礎網絡建設是從部分城市的試點實驗開始的,2019年6月份開始便有小規模的相關采購招標,不過比較大規模的采購招標則是始于2019年12月26日,中國移動發布了28個省份的SPN設備新建集中采購招標,采購金額近百億元。 5G基礎網絡建設可大致分為核心網、承載網和無線設備三類,在2019年12月26日底開始招標的SPN設備是中國移動專門提出的一種5G傳輸技術方案,屬于承載網的類別,而在2020年1月,中國移動開展5G SA核心網移動用戶數據設備采購招標,2020年3月5日、6日,中國移動分別啟動2020年5G SA核心網新建設備以及5G二期無線網主設備采購公告,預計總數量超過21萬個。這也意味著,中國移動已經全面開啟了5G網絡建設。 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采取合作建設5G網絡的方式,在2020年3月10日,雙方聯合啟動5G SA無線主設備聯合集中采購,預計采購規模不少于25萬個。 不過,到現在為止,5G網絡建設所面臨的成本問題仍然存在。 中興通訊的一名內部人士田野(化名)告訴記者,原先一個4G基站能夠覆蓋周圍5公里的范圍,而5G基站數據傳輸速度更快,但是穿透力會更弱,因此可能一個5G基站只能覆蓋周邊500米的范圍,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基站密度。另一個則是基站的功耗,一個5G基站的耗電量大概是4G基站的2~3倍。 目前仍然未能找到方法去降低基站功耗。“雖然基站容量會增加,但是功耗難以下降。除非找到一個新的材料,但目前是沒有的。”田野說道。 5G網絡一方面是從城市開始覆蓋面向公眾的宏站,另一方面也會建設針對工廠或者企業的5G試驗網。5G網絡在城市所需要的密度更大,深度覆蓋需要更多的時間。 運營商對于5G的投資將會是一個長期且持續性的過程。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在3月17日發布的《中國移動經濟發展報告2020》中預測,2020年到2025年期間,中國運營商將支出1800億美元左右費用于移動業務建設。 耿明表示,5G建設如今是處于一個前期階段,基站數量也比較少,也因此他認為現在基站的能耗成本并不是最主要的問題。“關鍵在于第一期的基站你建到哪里,哪里效率最高,你如果選得好,基站一天產生的收入就可以把電費等成本覆蓋。”耿明透露,目前運營商是選擇4G高容量的地區進行5G網絡建設。 將發力to B業務 運營商進行5G投資如何收回投資,亦是業內關注的話題。 三家運營商早已推出了相差無幾的5G套餐,李瑞也告訴記者,5G套餐方案在短期之內可能不會有什么變化。2019年5月時,工信部和國資委下發通知要求運營商減少在售套餐的數量,一年的減少幅度要達15%。記者也注意到,很多互聯網流量套餐也已在去年下半年陸續下架,“達量限速”的“無限流量卡”套餐也被下架,此舉被部分業內人士看作為5G套餐鋪墊道路。 在套餐方面,三大運營商恐怕已經不再進行“零和博弈”。除了對已有市場的鞏固之外,C端市場在未來或將依靠5G手機來吸引更多用戶使用5G網絡。“現在套餐種類在減少,今年沒準還會有賣手機的任務。”一名中國聯通的員工對本報記者感慨道。 中國移動在3月19日發布2019年全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移動全年營運收入達到7459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通信服務收入增長僅為0.5%;股東應占利潤達到1066億元,每股盈利為5.21元,同比下降9.5%。 “個人用戶的套餐方面已經足夠優惠了,未來發力在行業,通過行業服務獲得增量。”中國移動的一名從事5G應用開發的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田野回憶,在做5G測試的時候,運營商給一位客戶開測試卡,客戶還沒有打電話,發現測試第二天的時候手機就停機了。原來,5G測試卡的網絡速度特別快,可以達到至少900m/s的速度。 田野認為,相對于4G用戶,5G更多針對于B端。首先,國家投資建設5G網絡,進而建立中國核心的數據中心,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當5G網絡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完善,接下來才會更深入地改變用戶的消費行為。屆時,用戶身邊的各類物品將實現信息化,并且鏈接到網絡,也就是所謂的智慧家居、智慧校園、智慧城市等場景應用。用戶對于每一塊產品消費可能并不是太多,但達到一定量級之后,運營者就可以回收成本,把經營盤活。 田野認為,上述的“極廣鏈接”并未形成,運營商轉型B端的運營模式、商業模式也并沒有完全成型。“這個產品沒成熟之前,他收不回來(成本)。“田野說道。在現階段,運營商主要是聯合一些企業推動建立試驗網試點,希望由企業開始把“新基建”推動起來。 不過,對于這些商業試點,李瑞則向記者坦言,目前的這些試點包括其商業模式仍處于研究、布局的階段。“去年開始就有研究,中國移動的研究院也已經上報了很多課題,目前可能一些理論上的研究比較多,實際上的還沒有什么明顯的成果出來。”李瑞如是說道。 “運營商原來是做管道,如果要轉型成一個to B的公司,或者轉型成為一個信息挖掘的公司,從人員和技術來看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運營商也要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做大量的人員變更和調整有一定難度。”耿明說道。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