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Tech星球 李曉蕾 1月22晚,當我所在的貴州“十八線”小鄉鎮口罩徹底脫銷后,我真正陷入了口罩“焦慮”。 在此時,淘寶、京東、叮當快藥等電商平臺,包括線下藥店、便利店等早已“一罩難求”,許多人打趣說,只有下沉市場還有買到的可能。但這其中的問題是,口罩并非常備品,鎮上的四五家藥店的庫存已然被迅速清空。 我當即向朋友圈求助,想詢問一些靠譜的口罩店鋪。然而,收到的多數口罩購買鏈接都已經失效,不是售罄就是商品已下架,或者下單后發貨時間仍是未知數。在之后的時間里,我幾乎下遍了目前主流的電商App,目的都只有一個:買口罩。 除常用的天貓、淘寶、京東、拼多多、網易考拉外,只要聽到任何平臺有口罩,我必定毫不猶豫去搜尋。接下來,我陸續下載了網易嚴選、小米有品、阿里巴巴、貝倉、貝店,包括海淘類的洋碼頭、亞馬遜購物等。 前前后后,我在各個平臺下了將近20單,一共買了近700個口罩。最后,有物流消息的有105個,真正拿到手的口罩僅有5個,剩下其他的都沒著落,比如,海淘口罩,受疫情影響,國際航班延誤,物流停滯在了加拿大多倫多。 事實上,在這個春天,買口罩幾乎是所有人都面臨的集體難題。電商平臺虛假銷售數不勝數,預約、定時搶購基本沒戲,假冒偽劣口罩盛行,微商渠道很難讓人信任,賣家出爾反爾不斷漲價的狀況也不斷出現,而我的這些經歷或許就是大多數人目前所面臨困境的縮影。 到底哪里能買到口罩? 一開始,最棘手的問題是,到底哪里才能買到口罩? 1月20日,新冠病毒“人傳人”成定論后,大眾才開始警覺,購置防護用品。1月21日,口罩脫銷,淘寶、京東、叮當快藥等平臺,包括線下藥店、便利店,口罩都成了稀奇物。貴陽一家線下藥店時,導購員們都戴起了口罩,走進來的顧客基本只問一個問題:“有口罩嗎?” 店員告訴我,早上才緊急調的兩批貨,到下午一些就賣得精光。此時,“沒有口罩”,成了線下藥店的一種集體回應。 我想起鄉鎮上,人們的反應通常會相對滯后一些,于是讓家人去碰碰運氣。最后,他們買到了20個,要知道,我家6口人,想靠這個存貨口罩撐過疫情并不可能。 于是我寄希望于電商,結果是,幾乎所有能判斷出是靠譜的店鋪,口罩都已售罄,想找到有“械”標識或N95等級的口罩也已經很困難。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口罩恐慌出現了。 在接下來的每一天里,我除了有一些社交網絡強迫癥,不斷在更新和了解疫情新信息外,每天都在想到底怎么才能買到口罩。一開始,我會優先挑選N95,但很快N95率先斷貨,即便下單成功,買家也會在后期勸退。
![]() 到后來,我的購買標準退為一次性醫用口罩也可以,但很快,大多數一次性口罩被征用送往疫區。這也直接導致,靠譜貨源基本被征用,市場上口罩迅速緊俏,到最后,只要看到口罩,對方愿意立刻發貨我就買。 各個電商APP上迅速上線疫情專區,設定每天定時搶購的網易嚴選迅速宕機,一些市場偏小的電商App則找到貨源,靠口罩實現了一小波拉新。 事實上,仍有不少店掛有口罩,但魚龍混雜,無法分辨出是否靠譜,但我也還是試探性地在各個平臺都買了一些,包括阿里巴巴這種更2B的平臺。 意識到國內很難買到口罩后,我把目標轉向海淘。 海淘找合規口罩并不容易,主要是各個國家醫用口罩標準及標識并不相同,例如,中國為N95,日本為KN95,韓國為KF94,于是,在3M和霍尼韋爾外,我又認識了不同國家口罩品牌,快速了解了不同的口罩標準。 我下載亞馬遜,想直接海淘,多次嘗試后發現,許多商家并不支持跨國購買,同時,口罩脫銷,儼然刺激了整個口罩市場的價格,包括國外。 最后,在某海淘App上,我終于看到了貨源可靠,價格也相對合理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均價6元一個,加拿大品牌。但直到今天,它仍被卡運送途中。
![]() 「什么時候才能發貨?」 下單并不意味買口罩這件事真正解決。在每天刷電商App找口罩之后,我又陷入了每天催發貨的循環。 在找口罩的過程中,能明顯感覺到,真正靠譜的一次性口罩幾乎都已經暫停銷售,主要用于醫用。于是,無論線上線下都很難再買到。 同時,口罩突然成了熱門商品,各類商家迅速涌入。做服裝批發的、賣家具用品、賣對聯的、賣成人用品的,各式各樣的店鋪都轉而做起了口罩生意。 這更加加劇了我的不信任感。 也有新店鋪踩準春節發貨慢、發貨難的痛點,直接在店鋪名寫上“口罩春節正常發”。 于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買完口罩后,我每天都會去問“什么時候發貨?”在這個過程中,我收到過多次平臺提醒退款的消息,要么是告訴我“口罩被征用”,要么告訴我店鋪虛假發貨被舉報不可信,或者以“店鋪經營異常”為由直接取消訂單。
![]() 不少人把買口罩的希望寄托在微商身上,一次性口罩的價格,也逐漸從3塊漲到10塊。更可怕的是,真正拿到醫用口罩資歷的口罩生產商并不算多,在醫用口罩被普遍征用的情況下,市面上的口罩到底從何而來,是否是正品都有待驗證。 我媽媽找到一家過去做床上用品銷售的渠道商,試探性買了50個口罩。口罩從武漢發貨,她擔心夾帶病毒,用清水蒸口罩,打算消毒,卻不小心燙壞了好幾個。 這或許也是大多數人買到代購口罩后,需要額外的擔心事情,口罩能否防飛沫,以及口罩從哪里來,是否安全? 事實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產以及出口國,我國的口罩年產量占了全球的50%。數據顯示,我國一天最多的口罩產能可以達到2000多萬只。但因春節放假,多數工廠停工,同時醫用口罩生產結束后需要14天的解析時間,且需求量也只增不減,供應速度仍然無法跟上消耗速度。 過去,代購爭搶的是當季化妝品新品,熱門色號口紅,包包,衣物服飾,一夜之間,這些代購鏈條上,口罩才是真的“限量款”。 阿睿是我常光顧的代購店主,起初,他跟韓國自家工廠談定,以4塊的價格購入10萬個韓國KF94口罩,定價6元賣給用戶。但在跟工廠溝通的兩天時間里,定價從4元漲至7塊,到最后,成本價變成了13塊,數量也減少至7萬個。 不漲價就卡貨,且定金并不退還,此時,他已經以6塊及10的價格售出了6萬個口罩,“騎虎難下”。也就意味著,如果按拍定價格出售,他將直接虧損20多萬。 阿睿不得不逐一解釋,希望大家盡可能補一些差價給他,而如果大家不愿意,“就當我為國家做貢獻了”。 這也是許多零售商不愿意做口罩生意的愿意之一。國內持證廠家已被征用,無多余貨源,國外資源則面臨核實貨源、物流運輸以及價格波動巨大等問題,市場并不穩定。 而作為消費者,買到口罩后,我們不僅要擔心口罩是否能發貨,還要關心店還在不在。 回暖?350人搶1個口罩 這兩天,口罩供應似乎有了些回暖的跡象。越來越多平臺和商家開始有限量或限時搶購的口罩出售,但仍然有許多人,仍處于一罩難求的境地。 最近,企業逐漸復工,口罩作為必需品仍未跟上供應節奏,讓不少人頭疼。不少企業的復工計劃就因未能保證防護用具而就此擱置。 因此,在目前的狀況下,哪里有口罩,人群就將蜂涌至何處。 盡管到2月11日,已經能看到包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貴陽等51個城市,通過不同方式開通了“線上口罩”預約購買,但這解決的仍然是冰山一角,各地預約搶購架勢也幾乎與“雙11”相當。 2月15日,京東上架了一批醫用口罩,用戶需要先預約再定時參與搶購,每天限量發售10000件。第一天,就有350萬人預約,到搶購時,毫無懸念的立刻秒無。
![]() 應該沒有人能想到,2020的搶購潮來得這么快。我也沒想過,有一天,我竟然會跟350萬人一起搶口罩。 我過年回家的那一天,正值鎮上6天一次的趕集日,也是除夕前一天,各家各戶購置年貨的日子。人群摩肩擦踵,聚集在水果攤、超市及各種攤位前,沒有一個人帶著口罩。帶著口罩的我甚至顯得有一些奇怪。 而現在,已經是即便你帶了工業用3M口罩,別人不會覺得你奇怪,甚至會佩服你怎么想到這一招的時候。
![]() 在不停跟口罩做斗爭的過程中,能看到電商平臺上,掛羊頭賣狗肉者不計其數,封面印口罩,里面賣酒精。在好幾次深夜點開某電商直播平臺,都能看到主播正在推銷沒有廠家來源、沒有標簽的口罩。朋友圈里,過去賣零食、賣化妝品的代購也轉而賣起了口罩。 大多時候,各個平臺上都只有少量限時搶購的口罩存貨。蘇寧曾在10秒內庫存口罩被一掃而光;京東則以1/350的搶購成功率,一次性吸引了350萬用戶;淘寶百億補貼時而會有口罩上架,也幾乎手慢秒無;網易嚴選則多次因搶購口罩而宕機。 距離新冠病毒“人傳人”定論已經過去整整一個月,在這個過程中,口罩、酒精、手套、消毒液一次又一次被全民搶購,我仍然保持每天必刷電商App,蹲守口罩貨源的習慣。 顯而易見的是,口罩貨源供應正逐步跟上,買到的口罩也因為物流的逐漸恢復而離我越來越近。但短時間內,仍然有許多人,會將一個口罩反復用。
只希望需要口罩日子快點過去,讓所有人大口大口暢快自在地呼吸。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