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國內社交“江湖”又迎來了一則重磅消息。 在被北京多牛傳媒有限公司“入主”之后,飽含一代人青春記憶的“人人網”又宣告回歸了。多牛傳媒宣布發布新版的“人人APP”,在宣傳語境中,它也特別聰明地試圖以“懷舊”、“青春”等來激發起大家對于新版人人APP的熱情。 從傳播效果來看,那幾天人人網回歸的消息的確吸引了一大波輿論關注,不少人重新登錄了自己的人人賬號,發布相關回歸狀態以宣示對過去青春的“感慨”。 可是很快的,這股懷舊熱潮就被其他全新的新聞熱點給占據。到今天,人人APP似乎又陷入了沉寂。 人人網真的能夠“復活”嗎?它還有能力攪動起這些年來愈發錯綜復雜的社交行業嗎?這些都是人人歸來之后留給很多人的疑問。 回顧:不斷“沉淪”的人人網 在一年多以前的2018年底,當北京多;觽髅叫家粤f美元的價格收購人人網及其相關業務時,這次商業并購行為就已經引起了一波輿論關注。就像每一次人人網出現在公眾視野那樣,那時網絡上也同樣激發起了大量網民對于逝去青春與人人網回憶的討論。 一年之后,人人網到底會以什么樣的姿態回歸,它將給大家呈現出一副什么樣的新愿景,這些問題隨著人人APP的發布而有了初步答案。 說起人人網的發展歷史,那真是一部社交平臺“沉淪史”,經歷了早期輝煌的它,因為種種戰略性的失誤而最終淪為無人問津的過去式。但不管怎樣,曾經聚集了一大波互聯網行業聲名顯赫人物的人人網還是在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 2005年底,現在成功躋身為國內互聯網大佬級人物的美團創始人王興創立了“校內網”,這是人人網的前身,也是它輝煌的起點。 在發展早期,校內網完全對標的就是美國的Facebook,它把目標受眾定位在“在校大學生”上面,吸引了3G時代下大量年輕用戶的入駐。在那時,國內完全沒有一個類似的社交平臺能夠提供給年輕人討論時事、關注熱點的土壤,校內網就這樣實現了種子用戶的第一波原始積累。 創立僅僅兩年之后,校內網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于是陳一舟選擇從王興手中買下了校內網。運營兩年之后,陳一舟在2009年將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意圖向更大的用戶市場邁進,想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版“臉書”。 快速發展到了2011年,人人網主體公司人人集團走上了“人生巔峰”,它成功赴美上市,并在上市初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市值一度超過七十億美元大關。 在那時,這個市值水平比網易、搜狐等一眾老牌互聯網巨頭還要高,是中概股中市值水平第二高的公司。而當時的第一名,就是還處于巔峰期的百度。 中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早期紅利之下,人人網實現了騰飛,也讓“玩人人”成為一股全民參與的社交浪潮,比起現在的“上微信”、“刷微博”可謂是有過之而不及。 在人人網流行的那幾年時間里,它可謂是國內熱點輿情的聚集地。各類熱點新聞、社會事件、流行玩物、創新思潮等幾乎都可以在人人網上找到相應的討論,人人網的狀態、日志甚至游戲等等都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其流行程度堪比現在的微信公眾號十萬加文章、微信熱門游戲等。 當年,在人人網上“偷菜”的社交回憶可能是很多人都無法忘記的“情懷”。 可惜的是,此后隨著中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朝著更深入的維度發展,人人網卻在不知不覺間逐步掉隊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不再熱衷于在人人網上進行社交、討論、游戲,而是轉而關注其他新興的互聯網平臺,就這樣慢慢的,人人網竟然淪為了無人問津的過氣網紅。 深究人人網“跌落”的原因,可能其中富含的因素特別復雜。有平臺戰略層面的失誤,有競爭對手們的強勢分流,有人人網管理層的動蕩不止,也有它未能抓住移動互聯網紅利機會的原因。但歸根結底,可能還是因為它未能成功將校園影響力轉化成大眾影響力。 在人人網早期,繼承了校內網傳統的它雖然號稱是中國最火的社交網站,但其實它的核心活躍用戶群還是那一批學生、老師以及校園相關的群體。但很現實的,校園群體是有其獨特的周期性的,一旦畢業之后,如果沒有持續的因素能夠吸引他們繼續留下來,或者沒有持續有效的拉新手段,那么平臺勢必會遭受活躍用戶大幅流失的窘境。 于是經歷了十年左右的輝煌期之后,隨著早期核心用戶群體紛紛告別校園、進入社會,他們開始面臨社交關注點的轉移:是繼續使用人人網,還是擁抱更新的微博、微信等? 從結果上看,顯然是微博、微信等平臺取代了人人網的地位,但與此同時,也是人人網自己將自己的用戶給“逼到”了競爭對手那里。 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巨頭的強勢發展之下,人人網未能通過有效的平臺運營策略留住這一波核心用戶群,相反,它通過頻繁的改版、轉型動作“成功地”勸退了大部分的用戶群體,從這個角度來說,人人網被用戶拋棄也就顯得理所當然了。 關于人人網很多用戶的最后記憶應該是,在大家享受到微信上便捷的私密社交和微博上熱鬧的公共社交的同時,人人網上卻充斥著大量混亂不堪的直播、游戲鏈接與廣告,而這些舉措不僅未能讓它成功競爭過微信、微博等,還讓人人網最后一波老用戶的熱情都消失殆盡。 從2012年之后,人人網就歷經了不斷的沉淪。在陳一舟的“帶領”下,人人網攤子越鋪越大,以《盜墓筆記》等為代表的頁游、以糯米網為代表的團購、以56 視頻為代表的在線視頻領域、互聯網金融、直播業務甚至還有區塊鏈和二手車......而隨著這些業務的運營情況堪憂,人人網遭遇了“什么都做,但什么都沒做好”的危機,同時其主營社交大本營也面臨混亂不堪的境地。 那段時間的人人網平臺界面可謂是“精彩紛呈”,用戶再也看不到過去人人網給大家帶來的良好社交與信息流體驗,取而代之的是一堆亂七八糟的窗口和界面。 艱難運營到了2018年,屢屢試錯卻滿盤皆輸的陳一舟終于宣告了對于人人網的“放棄”,于是北京多;觽髅焦煞萦邢薰具@才成功入主,有了現在新版人人APP重新“上市”的故事。 那么問題來了,耐心已經被一次又一次消磨掉的人人老用戶還回得來嗎?被一眾社交、直播、短視頻占據所有時間和精力的網民們還能轉到人人APP的麾下嗎? 展望:很難“王者歸來”的人人APP,盡管“人人網”以“人人APP”形式回歸社交江湖的消息引發了大范圍的關注,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國內社交市場的行業格局已經基本確定,人們花費大量時間沉迷于微信、微博、抖音等等! ≡谶@種情況下,人人APP除了能夠短暫滿足一些人對于青春的記憶之外,可能并沒有辦法走的更遠。 即便從最理想的角度來進行分析,過去的人人網的確是對很多八零、九零后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這一批人目前已經不再是社交領域最積極活躍的主流了。隨著以95后甚至是00后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年輕群體影響力不斷加大,即便人人APP能吸引一大波老用戶重新登錄,但新用戶的獲取仍將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因此不難推測的是,人人APP可能會在保持積極運營策略的背景下“活下來”,但它頂多是以小眾的身份活下來,公眾角度的社交市場很難讓它成為新的主流社交陣地。 在目前國內的社交市場格局中,騰訊已經把持了多年的“一家獨大”地位,頭部互聯網巨頭的硬實力之下,不論是人人APP,還是過去一直想要侵占騰訊社交地位的其他巨頭、創業公司,它們沒有一個成功過。在這種情況下,人人APP以后如何在行業中破局將成為關鍵。 當然,雖然市場普遍預計人人APP幾乎沒有可能在大眾社交領域重新獲得過去的影響力,但它還是有一個機會能夠在社交市場中謀得一席之地。 這個機會就是“回歸本心”,重新從校園市場開始。這不但可以利用起過往人人網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持續開發新老用戶,還能讓人人APP以更加擅長的方式聚焦細分賽道,從而不用直面以騰訊為代表的巨頭之間的激烈競爭。 事實上,從宣告回歸之后的人人APP上來看,我們發現它已經有了重新聚焦校園市場的傾向,無論是在宣傳海報中大打回憶牌、青春牌,還是在平臺中剝離過去一直當成重點的直播業務,這些舉措都表明人人APP正在不斷聚焦。 當然,過去人人網的“掙扎史”已經給了人人APP無比寶貴的經驗教訓,若只是沉迷于圈子和情懷,那么人人網就會像過去一樣為商業化問題而頭疼,從而導致此前為了商業化嘗試而“無所不用其極”的心態崩壞行為。 而一旦在商業化嘗試上開始“激進”,人人APP又會在直播、游戲等等不擅長又影響自身社交生態大本營的領域“迷失”。如何找到社交與商業化之間的平衡點,或許才是這一次人人APP需要著重找到的終極答案。 歷史的經驗已經表明,如果只是為了做社交,人人APP固然可以在聲量上達到很大的規模,但缺乏必要而有效的商業化手段的話,平臺終究還是會陷入越火越虧的境地;同樣若只是為了能夠盡快地實現商業化盈利,平臺社交氛圍與內容圈子的打造也將遭遇嚴重的危機,這同樣也是不可取的。 騰訊、微信的成功可能給到了人人APP一個值得借鑒的經驗,那就是只有盡量純粹地把社交這件事做好,創造出一個讓用戶喜歡的社交圈子,將平臺構建成為一個社交流量池,此后再有克制地逐步拓張商業化盈利渠道可能才是正途。 在人人APP沉淪的這些年里,微信已經成長為移動互聯網的超級流量生態陣地,它可能才是人人APP未來發展最好的“老師”。 一直以來,微信都以相對比較“克制”而著稱,不管如何改版,微信始終是那個界面簡潔、功能有限的微信。作為一個熟人社交平臺,微信并沒有為了短期商業化的考量而把自己變得“花里胡哨”。 但就在此過程中,微信通過流量生態的構建間接孵化出了旗下社交電商、移動支付、移動出行、社交游戲、廣告生態等等,這些商業化產物與微信息息相關卻又獨立發展。最終微信還是那個微信,而商業化產品卻也同時得到了發展壯大。 但話說回來,即便人人APP能夠充分吸取過往的經驗教育,同時借鑒競爭對手們的發展經驗,擺在它前面的也并不是一片坦途。 原因很簡單,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紅利已經被各家互聯網巨頭“瓜分殆盡”的行業大背景下,人人APP已經失去了低成本獲客的土壤,它想要繞過以騰訊系為代表的社交巨頭的圍剿幾乎沒有可能。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人人APP過去所熟悉的所有“套路”可能都沒有辦法幫助它實現所謂的“王者歸來”。 于是,擺在人人APP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 要么安心作為一款面向校園或細分市場的小眾社交APP,避免和競品巨頭的直接碰撞,這樣還有可能長期地存活下來;要么就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這條路要繞過既有的社交生態模式,再造平臺亮點并以此來吸引用戶和流量。 第一條路注定了人人APP未來將長期停留在情懷與小圈子層面,這宣告的是人人APP在主流社交領域的“失語”;第二條路是成功概率微乎其微的艱難之選,畢竟繞過頭部巨頭再造商業模式和平臺模式這件事,想想都無比困難。 不管如何,擺在人人APP面前的路都是一片迷途。人人APP想要在未來的社交“戰場”中凸顯存在感的話,它需要思考的還有很多。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